登录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铭俊:中企出海进入3.0阶段,当前是全球化布局关键窗口期


速读:企业关键要清晰自己在全球市场、全球工厂中的定位来选择路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铭俊认为,如果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起点,中企快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获得巨大发展机遇,至今经历了三次“出海潮”。 2016年至今是第三波,越来越多企业倾向以绿地投资的方式来进行产供链的全球布局。 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在科技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 李铭俊认为,每个企业出海都要思考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全球市场世界工厂中、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角色作用是什么,找准自己的定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铭俊:中企出海进入3.0阶段,当前是全球化布局关键窗口期 _ 东方财富网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李铭俊:中企出海进入3.0阶段,当前是全球化布局关键窗口期

2024年04月17日 20:35

作者:

伍素文

  “不出海,就出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院长、管理学教授李铭俊在跟商学院的企业家学员们交流时,大家总会热情满满地讨论这个话题,或是跃跃欲试,或已踏浪出海。

  眼下,全球化进程面临挑战,中国企业仍保持昂扬的出海热情。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418.5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连续7年保持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通过学习、消化、创新,从起初的产品出口正在迈入产业出海的新阶段。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大。

  4月13日,在中欧供应链创新论坛大湾区峰会上,李铭俊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产品出海到产业出海,从跨国并购到绿地投资,从欧美市场到新兴市场,中企出海3.0阶段发生着方方面面的变化。企业关键要清晰自己在全球市场、全球工厂中的定位来选择路径,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改革开放后,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这些跨国企业往往是链主企业,有的是品牌或产品领先型,有的是渠道型,带领中国产品出口和国产品牌“出海”。时至今日,外资在带动出口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譬如在全国第一外贸大省的广东,今年1-2月,在全省登记在册企业数量中占比约2.5%左右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进出口总值的三成左右。

  李铭俊认为,如果以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起点,中企快速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体系中获得巨大发展机遇,至今经历了三次“出海潮”。

  2001-2008年是中企第一波出海潮,此时企业出海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润,进入全球价值链条,该阶段以产品出口为主;2008-2016年是第二波,企业为了获取核心能力和生产成本最小化,注重进行跨国并购;2016年至今是第三波,越来越多企业倾向以绿地投资的方式来进行产供链的全球布局。

  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来看,2016年是1990-2022年的高峰,疫情前两年企业出海的步伐有所放缓,不少企业转向内贸或加大内贸比重。而在见识到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后,不少企业决定“走出去”,并认为这是发展规律和大势所趋。

  从实现路径来看,并购一度是过去中企较多采用的路径,然而近年来绿地投资的占比逐年上升,根据商务部历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并购的占比从2008年的54%,2016年的44.1%,到2022年比例已经降至9.3%。 根据2023年11月欧盟中国商会发布的报告,绿地投资已取代并购,成为中企对欧投资的主流模式。

  李铭俊分析,在最初出海投资的时候很多企业通过并购获取品牌、技术、资金等资源,并实现本土做强。随着产品出口受到欢迎,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到海外进行生产布局。

  近年来,中企去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市场的投资逐渐增多,特别是到“ 一带一路 ”共建国家的绿地投资较为突出。李铭俊表示,企业在海外是长期的布局,但国际形势随时会变化,这种不确定性对企业是很大的考验。企业要结合所在国家的营商环境、配套供应链、创新环境、人才、运输能力等各方面进行长远考虑,作出战略考量。

  如何抓住窗口期机遇?

  这几年,全球产供链区域化调整,科技产业革命加快,跨国企业加速布局,各国经济处于转型期。与此同时,中国产业门类齐全且具成本优势 ,技术迭代速度处于世界前列,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力量。 变革与机遇交织,李铭俊认为,当前正是新一轮全球化布局的关键窗口期。

  上个世纪70到90年代,外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投资布局,这其中包括很多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譬如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在中国建很多合资企业,后来也有独资企业,他们把工厂建在中国,把高管团队派过来,实现本土化生产和运营。现在,外资企业基于中国市场潜力、技术发展、人才优势、创新生态等,又进一步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布局。

  外企在中国的历程和布局,可以为出海的中企提供借鉴。李铭俊说,“企业的全球布局一般会经历‘生产代工-产品出海-海外营销布局-海外生产布局-海外研发布局’这几个阶段。外企在中国集中建研发机构的时间大概是其来中国后的7-10年,有的是围绕当地需求进行专门研发做出差异化应用;有的是借助中国资源,为其全球的发展战略服务。”

  海外生产布局一般发生在全球化企业初期,海外研发布局一般是在企业成熟期,不同发展阶段,布局重点、核心能力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需要企业掌握规模化经营、市场份额扩张的能力,后者面临持续创新、团队协作、贴近市场需求等更多的挑战。

  李铭俊提出,中企出海将是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主旋律,企业需要持续增强供应链从国内向全球布局、科技在某些领域上的引领和输出、数字化赋能下满足全球用户需求的创新链等能力。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在科技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他谈到, “有些新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应对,例如像AI、应对气候变化等,需要全球合作,因此仍有不少合作空间。”

  本土化布局,遵守投资国法律法规,合法合规运营始终是前提,这也是积极融入当地市场、降低出海和产供链布局风险的关键举措。最后,构建企业和产品竞争力仍然是决定性因素。

  李铭俊认为, 每个企业出海都要思考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全球市场世界工厂中、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角色作用是什么,找准自己的定位。只要某一个方面做专、做精,不论在哪个行业、不论规模大小,任何企业都有机会。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员皮鑫对此文亦有贡献)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主题:新股|基金|期指|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