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平安支教|我们与社会的距离——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社会调研侧记


速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海草房是一种当地代表性的生态民居。 许畅很快就发现,海草房冬暖夏凉、防雨耐晒,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渔村的历史文化。 同样是乡村,范宏琳调研的云南地区是另一种境况。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中国平安积极响应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借助励志计划公益项目,引导高校学生走出校园,实地谱写“五篇大文章”。这个暑假,来自52所高校的90支调研队伍奔赴天南海北,在调研中收获了对社会的近距离观察和对金融的深切感受。

乡愁中的海草房

壮观,太壮观了。

推着行李箱走到一幢海草房前,同济大学的大三学生许畅被眼前的建筑惊呆了,海草房的屋顶高高耸起,上面的海草织得密密麻麻,厚达一米。在这之前,她只在文献和报道中读到过这种独具特色的生态民居。

在励志计划中,许畅把威海海草房作为调研对象。海草房覆盖面积广,是一种当地代表性的生态民居。绿色金融如何服务海草房传承与发展,是许畅需要研究的课题。

经过一番思考,许畅最终选择了巍巍村、东楮岛村作为调研地,并住在了俚岛镇的海草房民宿里,近距离观察海草房。

同济大学学生参与调研

许畅很快就发现,海草房冬暖夏凉、防雨耐晒,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渔村的历史文化。但海草房当下也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城镇化的大潮给乡村带来了现代建筑,海草房逐渐被楼房所替代;另一方面,由于水污染严重,海草产量大幅减少,海草房也越来越稀少。

如今海草房的保护开发主要通过经营特色民宿来实现。在景区,旅游公司承包了一部分海草房,得到统一管理的海草房无论在规模还是保护程度上都呈现较完好的状态;另一部分的海草房属于个体经营,缺乏整体的规划布局,其保存状况则完全视乎所有者的用心程度;在旅游开发程度较低的村落,很多海草房更因长期缺少维护而陈旧破败,“非常可惜”,许畅说。

赶上假期,海草房民宿会迎来旅游热潮。游客大多像许畅一样,从小在楼房里长大。这些年轻人对海草房相当好奇,是为了满足“生活在别处”的理想慕名前来。

“供不应求!”一位民宿老板开心地告诉许畅,这几年外地游客络绎不绝。老板是本地人,曾是山东大学的老师,退休后回到家乡,抓住机遇开了民宿。

海草房为游客提供了情绪价值,民宿老板也因此得到了不错的收益。而对于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而言,海草房则寄托着几代人的乡愁。调研过程中,许畅偶遇了一位在路边卖菜的老奶奶。对方告诉她,自己在海草房里居住了六十多年,眼看小辈相继离开村子,到城市里生活,自己却始终舍不得离开。对老人而言,海草房的好不仅仅在于它的冬暖夏凉,更在于那份停在原地的安定——这是属于家的温暖。

许畅开始思考,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是否在无形中抹去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印记?而自己又该如何借助金融工具让这些珍贵的海草房得以保存和延续呢?

经过实地调研,许畅考虑以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等金融产品为抓手,鼓励地方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海草房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不一样的云南村落

同样是乡村,范宏琳调研的云南地区是另一种境况。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农业经济方向专业的学生,科技赋农一直是她尝试探索的课题。这次励志计划,她把目光放在了云南边境乡村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上。

三天的时间里,范宏琳的团队走访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众多乡镇、村落。农户们热情地向他们介绍自家种植的各类作物,“以前都是山上一小块一小块地,种些粮食、甘蔗和茶叶,现在种得更多了,还有橡胶、花生、咖啡,满山都是!”然而,谈到收成时,他们笑着说:“那得看天!”

大多农户都有受灾减产的经历,但由于传统思维局限,他们没有管理风险的动力,即使有余钱也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投资种植技术,更愿意拿钱盖新房,还有些人隔两三年就得翻新一次房子。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参与调研

让范宏琳惊奇的是,一些山上还有连片的西瓜大棚和牛油果园,沿着盘山路走,能看到观景台和“牛油果小镇”的指示牌,可见特色产业也有声有色,但调研发现,这些都是外地老板租地经营的,村民很乐意把地租出去,“租地比自己种地省劲多了,钱也赚得更多。”一位村民告诉范宏琳。

山区环境比较适合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但在发展初期,配套不够完善,产业链还不完整,更没有国内打出知名度。更进一步的旅游农业等,虽然有零星落地,也没有发挥出应有潜力。

要突破发展模式的桎梏,让这些特色产业走向现代化,科技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一方面,应对气候灾害,需要更好的种植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确保高产稳产;另一方面,要形成规模产业、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则可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力量。

但农业科技创新和分散小农种植行为之间,又存在着巨大断层。

在和农户聊天时,范宏琳发现,几乎人人都会刷抖音、快手,短视频已成了生活的“标配”,但大多只是用来娱乐,几乎没人用电商平台买农资、卖农产品,靠网络学习农业技术的更是寥寥无几。资金短缺、民族文化差异和传统耕作习惯等等,都是造成这种“断层”的原因。

金融或许是弥合这种断层的重要纽带,过去的调研经验告诉范宏琳,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等多样化服务,扶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壮大,也能够通过灵活的信贷政策和金融服务,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与时间赛跑的人

和许畅、范宏琳不同,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高近宇把目光投向了城市里的老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当励志计划出现在高近宇的眼前,她首先想到的课题就是“智慧养老”,因为自己的学校里就有个专门研究智慧养老的研究院。

社区养老是主流的养老方式之一。在宁波和深圳的高端养老社区里,高近宇沉浸式地体验了一把“优雅变老”的银发生活。

在那里,无障碍设计的地面,让轮椅可以轻松通过;家具的圆角设计,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多角度转向的护理床,帮助老人用最舒适的状态与亲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各种适老化的设计都在缓解衰老带来的不安。社区还开设了不少兴趣课程,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先进的高科技养老产品也在帮助老人减少生活中的风险。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智慧养老研究院,高近宇体验了漏水就能报警的水浸传感器、能识别餐品并对营养成分进行评估的AI营养照相机、可以随时监测老人摔倒情况的毫米波摔倒检测雷达……“这些智能产品解决了老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除了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也关注到了老人的精神需求。”

这些具体而细致的关怀,给高近宇的“智慧养老”探索带来了启发。高端养老社区显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其中某些产品和服务,却有机会通过普适化“改造”,惠及更多的老人。

在高近宇看来,为了实现“老有所依”,养老服务必须具有普惠性。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才能适配大众的养老保障需求呢?

高近宇决定走到老人身边去寻找答案。她和伙伴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了城市社区的老人活动中心里,听老人唱歌、陪老人聊天,观察着老人们与时间的赛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参与调研

活动中心里的老人大多身体和精神都不错,谈及各种智能设备和智慧养老生活,也纷纷表示乐意尝试。但高近宇很清楚,还有一群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游离于公众的视线之外。因此,当得知社区组织了志愿服务队,专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时,高近宇立马加入了送餐小队。

然而,当敲开老人的家门,她却看到了一种残酷而无奈的晚年生活——行动不便的老夫妇无法出门,也得不到周全的照顾,每天唯一的盼头就是等着志愿者上门送餐;九十岁高龄的父亲与六十多岁的女儿相依为命,父亲患上白内障,女儿则有精神疾病,家人留下来的债务问题,让父女的生活捉襟见肘……

智慧养老生活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没有外界的辅助,很多老人连穿戴设备都无法上身;还有的老人根本不识字,家里即便有适老设备,也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极大一部分老人,根本就不具备满足智慧养老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

高近宇更加清晰地意识到,“智慧养老不是冰冷科技的堆砌,而是以科技智慧赋能养老,用藏在温情之下的智慧让老人安享颐年。”面对衰老这道无解的命题,团队开始研究起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智慧养老服务方案。

结合老人群体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等因素,高近宇的团队设计出了包括门急诊医疗保险金、智能设备使用及紧急救援服务保险金在内的多套保险方案。

其实高近宇最初参加励志计划,除了想要“见世面”,还有出于保研加分的考虑。

但参加励志计划的收获远超她的预期。“如果没有参加励志计划,我很难看到这些平时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的人和事。”有了这次调研的经历,高近宇相信,在观察之外,自己能为社会做的还有很多。

励志青年新坐标

接下来几个月,优秀的励志青年们将带着调研成果登上励志计划的汇报会,迎接专家的指导和点评。

对这些年轻人而言,励志计划就是他们观察社会的平台。每一次调研,都仿佛显微镜下的一块社会“切片”,它们相互交融、彼此呼应,共同呈现出一个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中飞速发展的中国。

过去21年间,中国平安励志计划累计奖励超6000名优秀学生,发放奖金2100余万元。今年的励志计划,鼓励众多青年到广阔天地里探寻真知,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年轻洞见。

就像一场“蝴蝶效应”,蝴蝶扑动翅膀的瞬间,一些洋流正在改变它的方向。当“励志青年”们找到新的坐标,时代的改变也将随之而来。

主题:海草房|许畅|民宿|励志计划|生态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