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调研建议:富余学位应优先惠及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在休闲娱乐、打游戏、网上聊天与社交互动方面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总体小学生,但在获取信息与在线学习方面的参与程度则低于总体水平。
一边是远远不够的积分入学学位,另一边是大幅度富余的公办学位,两者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责任编辑:钱炜
2024年7月8日,上海浦东新区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开班。(视觉中国/图)
在少子化背景下,眼下部分城市在生育高峰期扩建的公办学校出现学位富余。对此,应调整学位规划,使这些多余学位优先向流动儿童开放。
这是2025年9月23日发布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23-2024)》(简称“报告”)中写到的。本次新书发布活动由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举办。
《报告》指出,近年来留守儿童的规模呈下降趋势,流动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全国10到19岁青少年中有5026万人属于流动人口,占青少年总人口的31.8%。换言之,全国大约每三名青少年中就有一名是“流动青少年”。流动家庭在子女教育安排上更倾向于城市定居和长远规划,从临时就学转向长期扎根。
在新书发布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编辑张妍说,如何为日益增加的流动青少年提供稳定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已成为人口城镇化背景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必须面对的新命题。
“首先要明白教育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需要对全体人民开放。”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原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司司长王谦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