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数量锐减:小学教师“过剩”之后

据北京大学副研究员田志磊的研究,从2023年到2027年,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这六个中部省份的小学在校生预计将减少超15%。
在距离城区最近的乡镇上的一所完小,根据大厅墙上张贴的“校务日志”和“学校简介”显示,上一学年该校六年级共有43名学生,一年级却只有2名学生。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发自:湖南衡阳、长沙
责任编辑:钱炜
2025年8月23日,在衡山县的城南实验小学,新学期尚未开学,教室布置仍停留在上学期末结束时,一间教室里密集摆放着四五十张课桌。(南方周末记者蒋敏玉/图)
距离9月1日新学年开学还有整整一周时,湖南衡山,衡阳市下辖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个县,在烈日炙烤下的38度空气里,所有小学教室都“焊”在了上学期最后一堂课。“假期安全教育”和暑期作业安排还原封不动地写在黑板上,垃圾桶翻倒在教室最后,每张课桌里面都是空的。
开学的日子一天天迫近,很快这里又会生动起来。但徐瑶不确定,当秋天到来时,她是否还有机会再回到讲台上。
2025年8月中旬,衡山县的小学老师们都在学校群里收到了一份类似的通知——教育局要安排90位在编或即将入编的老师转入县里的其他政府单位工作。
几天后,没能扛住领导的多次谈话劝告,徐瑶提交了转岗申请。如无意外,很快她将成为某个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
尽管过去的九年里,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教育行业,但现实已无可挽回。与2024年同期相比,2025年衡山县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从约3000人降低到了约2500人,减少了六分之一。小学入学人数“跳水”,直接导致县区最好的4所公办小学之一的城西完小缩减了至少两个班。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出生人口自2016年达到峰值后就开始连年下降,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生源减少的压力正在逐步升高。“我们就是温水里的青蛙,不到最后一刻,真的很难清醒。”一位长沙的临时聘用制老师向雪薇如是说。在徐瑶接到转岗通知一个月前,她也被要求在合同期满前离职。
据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此前的研究,从2023年到2027年,河北、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这六个中部省份的小学在校生预计将减少超15%,幅度与东北三省不相上下。其中,江西小学在校生预计减少六十余万人,湖南小学在校生预计减少八十余万人,且有频繁的跨县、跨市流动现象。 “非转不可了”
2025年8月15日之前,徐瑶一直在按着世俗意义上标准的人生路径前进:师范学校毕业、回家当老师、考编上岸、结婚、生子。
直到这天中午,150多人的学校教职工群里发出了两份表格。校领导通知,有意自愿转岗的在编老师们可以在8月16日到17日间,从《衡山县2025年县直事业单位选调岗位计划表》中的21家主管单位的45个招聘单位中择一,填好表格后提交。
一开始,徐瑶不为所动。老师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岗?2016年从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这个湘妹子回到老家,在民办学校、乡镇中学先后摸爬滚打了8年,才成为衡山县城里一所公立小学的带编教师。
徐瑶看了这份岗位计划表,信访局、发改局、文旅广体局、萱洲湿地公园、公路建设养护中心、机关事务和接待中心……单位“好坏”都有,但问题是具体岗位信息不明,只注明都属于管理岗,要求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并未介绍具体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每个岗位提供多少名额,“搞得神神秘秘的”。
徐瑶没有主动报名,第二天就被叫去了学校。“一天之内去三趟,上午书记叫你,中午主任叫你,下午副校长找你。”每个人都在重复同一套说辞,说她还年轻,今年不转岗明年也要转,明年不转后年也要转,拖着不是办法。
等到第三天被校长叫去开会后,徐瑶终于认清了现实,“非转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