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韩悦 梁燕亮
北京化工大学党委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健全“四大体系”,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健全制度体系。形成“顶层设计+日常指导+专题部署”三级理论学习制度体系。制定实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实施细则》等文件;结合上级安排和学校实际,制定学校年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等指导文件;制定实施学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专项学习方案。
完善学习体系。完善面向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青年人才、广大学生的“四位一体”高质量全覆盖理论学习体系。领导干部带头学,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常委会“第一议题”、二级党组织党政负责人例会等专题传达学习;教职员工全员学,健全教职员工周五下午集中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将党的创新理论作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各级党校、党员骨干培训的重要内容;青年人才引领学,依托青年学者“红色引擎”工程,构建以专题党课、辅导报告、实践调研、特色组织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学习体系;广大学生创新学,用好“青言青语”,将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和“大思政课”育人新格局。
拓展方法体系。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期间,以研读原著日常自学、邀请名家解读导学、校内宣讲互动联学、结合分管工作交流述学、前往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等地实践研学“五学联动”的方式,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
创新宣传体系。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常设师生宣讲团,开展校内常态化理论宣讲。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主题组建专题宣讲团。在学校官方融媒矩阵、信息发布系统等开辟理论学习专栏,让理论学习从“指尖”到“身边”全覆盖。
联动“两类平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开展校内宣传。持续推进学校“一网一报”“两微十号”官方融媒矩阵建设,形成北京化工大学官微“5+N”原创专栏体系。打造校电视台虚拟演播室,推进校报升级改版。
扩大对外宣传。呈现报网端屏全面发力、音视图文深度融合新局面。聚焦学校重点工作,深化选题联动,先后在《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6个专版。校长谭天伟做客央视百家讲坛“我们的大学”特别节目、新华社《青春必修课》第一讲等。
突出“三色融合”,优化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强化日常引领,融入价值底色。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位一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航天英雄翟志刚受邀走进学校“行走的思政课”;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度全国“最美教师团队”负责人苏东林等来校作专题讲座。
整合载体平台,彰显文化本色。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依托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开设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涵盖文学、哲学、艺术等学科;开展文化类教育实践活动,举办高端人文讲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牌项目建设,落地“推普周”有关工作,做好高校廉洁文化教育系列活动,统筹推动“一院一品”精品文化项目创建活动;强化思政课题项目申报培育,修订实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课题管理办法》,推进课题项目有组织研究申报。
注重凝练传承,打造品牌特色。加强对校史资料、师生故事、校园文化的总结凝练和立体呈现。打造“口述北化”品牌,采访学校30余位离退休老教授、老干部等,拍摄《口述北化》系列纪录片5集;打造校史图书品牌,出版学校发展纪实报道文集《化育初心:追光路上的北化故事》,编写学校融媒建设10年成果文集《化人新声》;打造文化创意品牌,拍摄《序章》等多部学校全新创意宣传片。以校宠为原型设计“百花”系列IP。加强学校文创制品设计、审批、生产、销售等流程管理;打造文化标识品牌,推出的2024“碳纤维”录取通知书火爆全网,完成学校朝阳校区南门点亮工程,校名灯光牌匾重新在主教学楼闪耀。
筑牢“四道防线”,严格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筑牢责任防线,坚持党的领导,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明确学校党委、职能部处、二级党组织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完善意识形态责任清单。
筑牢机制防线,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委重要议事范围、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体系、各单位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成效考核检查范围,持续健全防范化解工作机制。
筑牢阵地防线,抓好课堂主阵地,论坛、讲座、报告会、研讨会以及网络阵地管理,完善校院分级网络阵地领导体系和分层监管体系。
筑牢保密防线,对拟引进人才及参加各类评优评奖、申报课题的集体和个人或研究成果等加强把关。(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