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新用途

科学家发现在临床上可以提取血小板吸附的游离DNA,以进行产前诊断、癌症筛查或诊断。
血小板很小,又称凝血细胞,最大不过直径2-3微米。但是,血小板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细胞,它是从骨髓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胞质小块,没有细胞核,有细胞器,呈双凸扁盘状,受刺激时伸出小突起,具有不规则形状。
血小板在血管里流动的艺术想象图。视觉中国|图
对于血小板,传统的认知是,止血凝血,维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防止血管渗漏,同时参与平息炎症,可以帮助白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清除病原体和修复组织。
但是,美国《科学》杂志上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血小板的功能被低估了,它还可以吸附血液中的游离DNA(cell-free DNA,又称细胞外DNA),包括孕妇、胎儿,以及肿瘤游离DNA,起到某种DNA贮存库的作用,因而可能具有更为重要的功能。临床上可以提取血小板吸附的游离DNA,以进行产前诊断和癌症筛查或诊断。
血小板的吸附功能早在2019年就有发现,当时有两项研究指出,血小板中含有某些病毒和花粉的DNA。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细胞,内含植物的遗传物质DNA,而植物的雌性DNA存在于植物的胚珠中,即雌蕊的一部分,不在花粉中。
这些发现当时并未引发更多的研究人员的关注,但也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