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来首次,英国首相将访华
据英国天空新闻频道11月20日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将于明年1月底访问中国。如果成行,这将是自该国前首相特雷莎·梅2018年访华以来,时隔七年英国首相再次访问中国。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他们从几个不同渠道获知,斯塔默的中国之行将于明年1月底成行,但此事尚未得到确认,可能“在他们上飞机之前,这些事情永远不会被确认”。
英国首相办公室对有关报道回复说,将按惯例公布任何行程安排。中国驻英大使馆暂未回应置评请求。
英国路透社20日指出,斯塔默领导的工党政府将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列为优先事项之一,希望借此吸引外国投资,以兑现其选举承诺,升级基础设施并推动英国经济增长。
英国政府数据显示,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接近每年1000亿英镑。中国进口占比超过七成,主要包括电信设备和机械。
英国《金融时报》9月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自去年上任以来,斯塔默一直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今年1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在北京与中国官员共同主持了2019年以来的首次英中经济峰会。当时她表示,“不与中国接触根本不是选择”。不久之后,英国能源安全和净零排放大臣埃德·米利班德恢复了与中国的正式气候谈判。许多外媒解读称,英国高官频繁来华是为了给斯塔默访华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1月,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访华。视觉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10月注意到,前几年,英国与中国双边关系一度发展势头良好。前首相 卡梅伦 曾推动“英中关系黄金时代”,继任的特蕾莎·梅2018年访问北京以强化贸易,约翰逊也说过要打造“亲华政府”的誓言。但这一切在英国政府持续就网络安全和人权问题对华发难之后,逐渐销声匿迹。
《金融时报》称,英国保守党政府在执政期间,曾多次炒作“中国政府主导针对英国的高调间谍活动和网络攻击”的指控,导致中英关系降温,而斯塔默正努力扭转这一局面。
但近来,又有英国政客拿出所谓的“中国间谍”剧本来炒作,宣称中方情报人员伪装成“猎头公司”接触英议员等各界人士以搜集情报。中国驻英使馆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
本月英媒又爆料,英国政府正在调查数百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巴士,是否存在被远程熄火的风险。不过,相关指控遭到中企严正驳斥。
英国的这种拧巴心态被美媒一语道破,“对英国来说,中国一边成了‘威胁’,一边又是渴求的贸易伙伴”。
《纽约时报》发文称,英国在对华政策上存在自相矛盾的困境,英国政府屡屡炒作人权和安全议题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然而,英国脱欧后经济疲弱、投资不足,更加依赖与中国的贸易,中国是英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近千亿英镑,堪称英国的“经济生命线”。
今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北京同英国首相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鲍威尔举行会谈时说,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英关系走上改善发展轨道,符合两国人民愿望,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中方赞赏英方提出发展连贯、持久、相互尊重的英中关系,愿以更宽广视野同英方打交道、做伙伴,加强战略沟通,拓展战略合作,为双边关系注入新内涵,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
鲍威尔也表示,愿同中方加强对话沟通,推动建立稳定、务实和长远的伙伴关系。
延伸阅读
拜登"爱将":特朗普的失误 让中国如今与美国平起平坐
拜登“爱将”杜如松(RushDoshi),又发文蛐蛐特朗普了。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登了这位前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的署名文章。
在文中,杜如松将10月中美元首釜山会晤,描述为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转折点”。他认为,此次会晤的核心意义,并非双方达成阶段性“停火”、为贸易争端按下“暂停键”,而是中国展现了有效抵御并反击美国经济压力的能力,“这清晰表明,中国如今已具备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实力(canstanduptoAmericanow)。”
“通往釜山之路,始于特朗普毫无必要的挑衅。”杜如松批评称,特朗普在既未评估美国自身脆弱性、也未夯实本国供应链的情况下,鲁莽重启对华关税战,最终被筹备多年、早有“备战”的中国痛击反制。无奈之下,特朗普不得不收敛虚张声势的姿态,改口降调,并做出包括降低关税在内的多项让步。
“冬季入侵俄罗斯是不明智的,这是许多军事将领付出惨重代价后才领悟的古老教训,”文章写道,“其经济层面的对应原则如今同样明晰:在尚未消除自身脆弱性前,就对最关键进口品的主要供应国发动贸易战,实属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