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使用对焦锁定拍照时容易造成虚焦,具体操作要点有哪些?

乐逍遥摄影 发布时间:09-18 14:15 摄影达人,优质创作者
所谓对焦锁定,就是对焦后锁定焦点,然后移动相机构图。但是这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是,对焦锁定并不是锁定了你的拍摄对象,而是锁定了你对焦时的拍摄对象所在的焦平面,而焦平面是一个球面,这个球面就是以相机传感器为圆心,以你对焦时的对焦距离为半径的一个球面。这样说可能还是有点抽象,我们来看图示。 图1
如图1所示,相机在A位置对拍摄对象(花卉)对焦,假定花卉与相机的距离为c,如果这时锁定焦点,那么你就是锁定了以A为圆心,以c为半径的一个球面。也就是说如果构图过程中移动相机,只要相机与花卉的距离保持c不变(如图1中蓝色虚线),那么拍摄的照片就是清晰的。 图2
但是,不少人有误解:其一:以为焦点锁定后不管你怎么移动相机都不会虚焦;其二,以为平移相机进行构图,就不会虚焦。其实不是这样。
在文章一开始就说了,焦点锁定、锁定的是对焦时,以相机传感器为圆心,以对焦时的对焦距离为半径的一个焦平面,所以如果相机移动,如果相机与对焦点的距离改变了就有可能造成虚焦。即使是相机平移也是这样,如图1,当相机从A位置平移至B位置时,相机与拍摄对象的距离由c变为d,由于d大于c,就有可能造成虚焦。 图3
我们知道大光圈或者长焦镜头以镜头的最近距离对焦时、或者用微距镜头拍摄时,景深都很小,有时会小到只有几厘米。这时如果相机移动造成拍摄距离改变,那么原来对焦的对象完全有可能不在对焦点的焦平面上了,那么,拍摄的照片就是虚焦的。这种情况就不要采用先对焦、然后锁定对焦点、再构图这种拍摄方式了。就是说先锁定对焦点再构图这种拍摄方式只适应景深较大时的拍摄,因为这样的情况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小范围的改变,根本不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