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承办COP 30中国角边会展示AI驱动气候治理新成果
央广网北京11月20日消息(记者 殷雨婷)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于11月10日至21日在巴西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大会首次将人工智能列为关键讨论主题之一,并发布气候相关“人工智能倡议”,旨在支持各国政府加速开发基于此的气候解决方案。
11月18日,阿里巴巴作为核心主办方第三次组织中国角数字化日活动,和国家气候中心、国际电信联盟ITU、世界气象组织 WMO、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国内外机构一起,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展示了一系列AI驱动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探讨和展望AI助力加速气候创新路径。

阿里巴巴作为核心主办方第三次组织中国角数字化日活动。(阿里巴巴供图,央广网发)
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电力和能源挑战是大会各方的关注重点之一。阿里云数据中心以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栈――涵盖绿色能源、产品、架构、运营和服务的“五绿”体系,为全球客户提供覆盖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解决方案。在自建数据中心中,阿里云运用AI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优化冷却系统与运营流程,将能源使用效率(PUE)降至1.19,为亚洲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阿里云进一步推动战略协同,为智算集群发展匹配充沛的绿色电力,开展多尺度算电协同和匹配。
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李论在会上,代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等多家联合单位发布了“绿色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联合倡议”,提出应该从能源侧、基础设施侧和运营侧全方位推进绿色化。
本次大会上,各方展示了一系列基于 AI 的气候解决方案。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总体介绍了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加强极端天气预测和气候建模方面的进展,涵盖从短临预报到季节预报的全范围;模型已从大气扩展到海洋等圈层,为农业、渔业等场景提供更实用的信息和产品,以高质量气候服务支持社会经济发展。以世界气象组织高级科学官员 Amir Delju 为代表的国际专家介绍了从“全民早期预警倡议(Early waring for All)” 到气候服务的发展路径和应用,并高度认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突出贡献。
阿里巴巴研发的AI驱动的高精度气象预报模型“八观”第二次来到气候大会。该模型采用“全球-区域”协同预测策略,融合当地的场站数据、气象实况、雷达图像、卫星图像、开源地形等多源多模态数据,最高可实现逐小时1公里网格的气象预报更新。目前,“八观”气象预测已在山东、浙江、北京等全国多个省市落地应用。
作为连接亿万消费者与商家的数字平台,阿里巴巴还提出“范围3+”碳减排方法学,系统性评估并激励生态伙伴共同减排。2025财年,阿里巴巴“范围3+”减排量高达5920.8万吨,同比增长77.6%。其中,淘宝天猫通过叠加补贴和流量扶持,将一级能效家电销售占比从36%提升至44.4%,仅节能家电销售一项便在2025财年贡献了1623.9万吨减排量。闲鱼将AI技术深度融入闲置交易全链路,2025财年推动用户实现碳减排1180万吨。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指出人工智能为环境和气候系统分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贺克斌介绍了“天工AI”在产品碳足迹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对深化循环经济的作用。
在本次数字化日上,阿里巴巴还发布了《阿里巴巴AI向善行动报告》英文版,这是国内科技公司的首份人工智能向善报告,助力气候行动正是人工智能向善的四个重点方向之一。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开展开放合作的“绿网计划”同日亮相。
AI 向善面临诸多复杂挑战,需要跨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合作,推动形成行业标准等。这也是确保AI 向善产生系统性影响的保障。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倡导将人工智能与开放精神、科学严谨性和全球协作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强大“倍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