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她健康的新议程:纵贯一生的子宫养护


速读:的确,子宫是女性的重要身体器官,人们的普遍关注点也始终围绕着“健康”,这也是近年来HPV疫苗接种需求与日俱增的原因。 近日,官栈联合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和南方周末,共同发起全国调研计划,调研了超过1500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女性,了解她们对子宫养护的认知和态度,并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度沟通,综合认知调研与专家意见形成《女性健康养宫手册——2025女性子宫健康认知和行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手册》)。 一条关于HPV疫苗接种的新闻被推送到手机上,马雯雯点开,认真读了两遍。

一条关于HPV疫苗接种的新闻被推送到手机上,马雯雯点开,认真读了两遍。新闻报道,HPV疫苗很快将被正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这意味着下一代的适龄女孩将得到免费接种的机会。

“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政策的配套就跟上来了。”马雯雯2022年接种了HPV疫苗,那是国家药监局批准九价适龄上限从26岁扩展到45岁的第一年。不同的是,当时接种只能自费,而且“一苗难求”,她前后花了五千多元才在一家私立医院打上了那三针。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疫苗接种在政策层面纳入规划,是社会对妇女健康的重视,也是对女性子宫养护诉求的回应。作为新一代的滋补品牌,官栈坚持以科学循证东方滋补品的价值,并始终关注女性健康、女性需求。近日,官栈联合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和南方周末,共同发起全国调研计划,调研了超过1500位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女性,了解她们对子宫养护的认知和态度,并与专家学者进行深度沟通,综合认知调研与专家意见形成《女性健康养宫手册——2025女性子宫健康认知和行为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手册》)。调研发现,当代女性养宫意识觉醒,对子宫系统的重视程度正在急速提升。

图说:《女性健康养宫手册——2025女性子宫健康认知和行为调研报告》

【觉醒中的养宫意识】

在上海女孩陈珺眼里,月经是相当寻常的话题,从高中时拥有第一部手机开始,妈妈就帮她下载了经期记录APP,教她自己掌握例假情况。没有手机的时候,她一度把日期写在日记本的最后一页。

因此陈珺对自己的月经周期和流量有着清晰的认知。大三时,她曾有段时间月经“不正常”,在非周期内出血,而且“颜色一看就不对”。陈珺心里立刻拉响了警报,“一定是某种子宫相关的病”。次月就医后,果然被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

图说:月经是子宫健康“晴雨表”

这是常见的妇科疾病,行宫腔镜手术即可治愈,但在日间病房,陈珺见到了好几位因月经异常而最终诊断出子宫疾病的中年女性,她们多数拖了一两年才来就医。得知陈珺的情况,大家纷纷感慨,“还是现在的小姑娘防护意识强”。

调研印证了这一点,《手册》显示,经期异常是子宫养护需求的核心触发点,72%的受访女性会因经期不规律或疼痛等问题而联想到需要养护子宫,进而考虑求医等需求,相对来看,18-35岁的年轻女性对月经信号更为敏感。

当然,对于很大一部分女性来说,子宫养护还有一个不可错过的“黄金时期”——坐月子。长达十个月的孕期里,子宫容量将扩大到原本的500倍左右,并承载胎儿的一切营养供给,这难免让她们产生“必须好好保养”的紧迫感。

图说:产后的妈妈正在照顾宝宝

刚生完宝宝两个月的高慧就是这样。她从孕期就已经想好,要利用月子期间“好好把子宫调养回最佳状态”。她提前准备了帮助子宫复位的腹带,从出院那天就开始戴,只有睡觉才摘下来,并提前在机构预订了修复项目。现在她每周都会去接受一次子宫复位按摩,微量的电流和精油抚触带给她一种踏实的安全感。

高慧如此在意子宫养护,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交平台的影响。产前做功课时,她就看到许多新手妈妈发帖,讨论哪种子宫修复手段最有效,每种养宫方式都有人发布详细“repo”。相比于母亲那代人对生理话题讳莫如深,今天的都市女性对子宫养护的关注显然更加公开化,这也令高慧感到,“养宫是个需求很大的健康问题,大家这样的意识正在觉醒”。

的确,子宫是女性的重要身体器官,人们的普遍关注点也始终围绕着“健康”,这也是近年来HPV疫苗接种需求与日俱增的原因。马雯雯记得,多年前HPV疫苗刚刚走入大众视线,不少人尚有疑虑,是大量网友用她们罹患宫颈癌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做了科普。

“很多姐妹都说,如果自己早知道有疫苗,可能就不会生病了,所以劝大家抓住机会尽快接种。”马雯雯说。经过多年的科普和讨论,疫苗终于在都市女性群体中得到了相对普遍的认可,这才出现了部分城市九价疫苗“一到货就被预约完了”的盛况,有些人甚至因害怕罹患子宫疾病而产生了担忧情绪。《手册》显示,当下受访女性中关注子宫健康的平均焦虑值为3.15(3为中等焦虑),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呈现出更高的焦虑值。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她们对于子宫的健康养护意识正在觉醒。

图说:现在,HPV疫苗已经获得更多认可

但不能忽略的是,根据《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中国女性的HR-HPV粗感染率约为17.7%,女性的妇科病史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这为社会留下了重要的课题——子宫养护科普,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传统滋补与现代医学的交汇】

马雯雯今年刚过40岁,尽管已经接种疫苗,她仍然相当重视妇科检查。公司每年夏天安排一次全员体检,她从来都是赶在第一天就去参加,宫颈刮片是她最关注的项目,“从检查结束开始,每天刷新一次网站,看报告出来了没有”。

在马雯雯看来,女性过了40岁,子宫疾病的发病概率会大大增加,最直接的养护就是定期检查。这也是她从亲人身上得到的惨痛教训。2021年,马雯雯的姑姑罹患子宫癌离世。“其实在那之前很早她就有症状。”马雯雯记得,姑姑有段时间说肚子疼,自己还建议她去做全身体检,没想到姑姑觉得妇科检查“太麻烦”,就放弃了这一项,后来就一直按“消化不良”自己吃药调理。等到最终确诊癌症时,已经是晚期了。

“所以我现在一切以医学检查为准。”马雯雯说。当下,人们的健康防范意识越来越强,《手册》数据显示,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的女性占比约55%,而已接种HPV疫苗的女性群体定期检查率则上升到60%。这也反映出,大多数女性将疫苗和检查看作现代医学的“组合拳”。

图说:妇科检查是初步评估子宫健康的重要方式

有妇科病史的女性群体同样有着更强的防护意识,调研发现,她们当中高达九成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陈珺也是在手术切除息肉之后尤其重视子宫养护,除了密切观察月经变化,还开始有意识地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住校很容易大家一起熬夜,以前经常看剧看到凌晨,饿了就叫个麻辣烫对付一下。”但现在她制定了规律的作息表,“每天必须睡满8小时,晚上11点必须躺下”。陈珺还买了一只运动手环,帮助监测睡眠质量,每天都在为APP上达到“全绿睡眠”而努力。

数据调查发现,62%的女性都会注重规律作息,做适度运动,不过45岁以上的大龄女性更加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年轻人则往往仗着“体能优势”忽略这一点。广东省中医院大妇科主任王小云表示,不良的生活习惯会潜移默化影响子宫健康,譬如年轻人常嗜食生冷、辛辣,其实从医学角度建议都尽量避免。

事实上,饮食对子宫健康相当重要,中医讲“三分治七分养”,“养”主要就是饮食调理。《手册》显示,都市女性对食补这一传统养生观念的认可度仍然很高,64%的受访者认为食补可以养宫,其中七成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特别在香港地区,拥趸食补的女性高达86%。

*数据来源《女性健康养宫手册——2025女性子宫健康认知和行为调研报告》

毋庸置疑,这与地域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在香港、潮汕等地,中医养生理论、岭南湿热气候与丰富的海洋物产彼此碰撞,演化出“药食同源”的滋补理念,食用补品成为日常养生之道。调研发现,尽管时代飞速发展,阿胶、燕窝、花胶等传统滋补品仍然占据养宫主流,尤其在香港和潮汕,女性对花胶的选择率大大高于内陆地区。高慧也是最近一年养成了食补的习惯,潮州的亲戚得知她怀孕,特地寄来花胶给她滋补,于是直到现在,她还会每周用花胶炖一次甜品。

无论传统食补还是现代医学,看似大相径庭,实则在共同的目标上产生了交汇,那就是对子宫的关爱和呵护。炖盅里的一碗汤和检查单上的长串数字,都是为了“她”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因为子宫连缀着的是每位女性的漫长人生,从少女至衰老,如同终其一生守望健康的哨兵。

【纵贯一生的健康风向标】

子宫,从初潮之时开始,就在不断展示自己作为健康风向标的讯号。它经由每个月经周期的轮转,通过种种表征让女性逐渐熟悉自我的生理系统;在生育期,它将每个母亲的基因传递给她的孩子;来到更年期,卵巢与身体机能同步衰退,跟随着岁月的脚步,子宫的萎缩和月经的终止伴随着女性进入晚年。子宫健康纵贯女性的生命,而养宫是每个人生阶段都需要思考的命题。

图说:子宫健康纵贯女性的生命

经期后是子宫养护的重要时期,中医观点认为女性应以“补充气血”为要务。调研中,女性主流的三大经期养宫行为是腹部保暖、避免疲劳及避免生冷辛辣。随着年龄增长,马雯雯特别注意在经期前后调整作息,确保睡眠,并准备好暖宝宝,今年开始,她还开始尝试吃花胶帮助子宫恢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尹玲表示,饮食是补气血的最佳方式,红肉、肝脏等富含血红素的食物,以及红枣、花胶、桂圆等滋补品,都是推荐的选择。

事实上,食补几乎被人们看作最重要的养宫手段之一。《手册》反映出,在整个备孕、孕期及产后,都有高达七成以上女性会采用高蛋白、高钙、低盐结构的饮食,并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高慧过去从不会考虑三餐的营养成分,“只要好吃就行了”,自从怀孕,她每顿饭都按照医生的建议,“大米和杂粮1:1混合,肉必须吃到定量,水果蔬菜要吃够种类”。

《手册》显示,不同人生阶段的健康饮食,其结构也有差异。譬如产后女性要注重荤素搭配和营养滋补,而围绝经期女性就要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摄入,预防骨质疏松。调研发现,78%的受访围绝经期女性都会通过适度运动养护子宫,66%有意识地加大了钙质摄入。但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女性很容易因为月经的停止而忽略子宫释放的健康讯号。

“围绝经期是子宫、卵巢肿瘤高发期,”王小云表示,“绝经后即使子宫卵巢萎缩,仍需定期检查,警惕肌瘤增大或新发包块,避免延误癌症诊治。”

而无论处在哪段人生周期,作为传统食补的花胶,始终是女性养宫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古代,人们就已发现花胶对女性“经-带-胎-产”各阶段具有独特优势,《本草纲目》中也早有记载。今天,花胶与子宫养护的关系又进一步得到现代科研的论证。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杜冰介绍:“花胶中最具特征的成分是胶原蛋白,尤其是深海鳕鱼胶、红鱼花胶等鱼胶品种中的6型胶原蛋白在参与子宫内膜生成、卵泡发育、子宫胚胎着床等阶段有重要作用。”

“相较于陆生动物来源的胶原蛋白(如猪脚、鸡爪等)或某些植物性胶原蛋白,深海鱼类的胶原蛋白与人体胶原蛋白具有更好的同源性,因此具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

*数据来源《女性健康养宫手册——2025女性子宫健康认知和行为调研报告》

对于女性而言,子宫养护不是当下某一刻的选择题,而是贯穿整个人生的重要议程。养宫,无论方式传统还是现代,都正在成为广大女性的关注焦点,因为她们意识到,这个小小的部位是贯穿自己人生每个阶段、并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身体器官。对子宫的养护,是她们自我的责任,亦是医学和科学界重要的课题。

主题:子宫|女性|月经|陈珺|子宫养护|HP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