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的营销招数正远去,哪家银行信用卡"内外兼修"?

五项测评指标调整后,着重测评各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成长性及风控体系下的资产质量。与此同时,关乎持卡人切身利益的客户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仍然是榜单测评的重点。
信用卡行业性增长乏力。作为榜单冠军,招行亦不例外。各银行信用卡资产质量分化严重:已披露数据的20家银行中,东莞农商行信用卡不良率最高,达6.02%;农行最优,为1.46%。
从客群分类来看,农行和邮储银行零售客户虽多集中于长尾客群,但两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指标项表现较优。这抑或改变了资产质量与客户资产多寡正相关的刻板印象。
南方周末研究员 陈琰 实习生 何家伊 吴玮琳 苏美善
责任编辑:丰雨
在眼花缭乱的网贷产品诱惑下,你还会选择使用信用卡吗?你是否察觉到,曾经街头摆摊拦人、电话营销狂轰滥炸的信用卡推销方式,正渐渐消失?
跑马圈地逾30年的信用卡市场正上演一场系统性变革。
2024年7月,“史上最严”信用卡新规( 即《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 )结束过渡期。一年届满,在此指挥棒强力指引下,各银行主动或被动的信用卡业务革新之举如洪流未歇。激进扩张运动已按下中止键,风控主导下的精耕细作考验着每一家银行的战略定力。
表征事业部制的信用卡区域分中心裁撤潮即是典型标志之一。2025年以来,超过40家信用卡区域分中心终止营业,相应业务被纳入属地分行管理,以期与分行更加协同。与此同时,多家地方性银行信用卡App接连停止运营,被迁移至总行App,希冀获得总行流量浇灌。
这意味着,在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博弈之际,垂直条线化运营的信用卡中心事业部制已难以契合市场变幻。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信用卡发卡量已连续10个季度呈现下滑趋势,仅2024一年即减少约4000万张。
逆周期环境下零售业务承压亦是绕不开的行业镜像。2024年至今,多家银行零售信贷不良率显著上升。同属于零售信贷的信用卡贷款,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经营贷和消费贷呈现趋同的不良率攀升之势。头部银行在风险体系结构中纷纷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对冲不利外因造成的困局。
蚂蚁旗下“花呗”等众多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方兴未艾,更冲抵着部分族群传统的用卡需求。部分银行通过构建融合信用卡使用场景的App,将单一信贷产品升级为综合金融服务中的一环,并积极改善信用卡使用权益,借此吸引和留存客户。
在这场浪潮迭涌的瘦身健体式的行业性革新中,哪些银行信用卡业务仍逆市而上?哪些银行更追求精耕细作?规模冲动克制之下,谁家风控更能抵御资产质量下行风险?谁更关注持卡人体验?
因应市场和政策迭变,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在“2024年金标杆——信用卡质效榜”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原有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获得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条线资深人士和权威专家高度认可。“2025年金标杆”信用卡测评榜单亦同步更名为“2025年金标杆——信用卡先锋榜”,以彰显困境之中变革者的先行力量。与此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首次将测评范围扩展至在香港上市的所有中资银行。被测评对象由之前的43家扩容至60家:包含在A股和H股上市的59家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的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信用卡先锋榜初榜全部定量数据来源于各银行2023年和2024年年报及ESG报告,并首度依托南方周末“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数据库”( 下称“金标杆”数据库 ),(详见 《“金标杆”数据库上线:测评金融机构势能的“温度计”》 )采集获取。“金标杆”数据库是国内金融科技龙头恒生电子旗下上海恒生聚源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依据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设计的榜单指标体系定制的数据库,亦是国内首家媒体金融智库与国内金融科技机构联合研制的榜单数据库。
历时近5个月,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的“2025年金标杆—信用卡先锋榜”初榜( 下称“信用卡先锋榜初榜” ),是2025年“金标杆—新金融竞争力榜”18个子榜之一,亦是6大银行系榜单之一。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系列榜单严格遵循的四大原则。
“信用卡先锋榜初榜”显示,被测评的60家银行中,多家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增长乏力,信用卡交易额和消费额普遍下跌。同时,伴随个贷业务风险资产持续暴露,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上涨,但仍有绩优者同比大幅改善。整体而言,信用卡行业规模缩水,但资产质量分化。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根据各商业银行2025年半年报对相关指标得分进行更新,并同步对被评测银行展开深度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线上调研。与此同时,将遴选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独立专家评审团进行“背对背”评分。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制作并公布“2025年金标杆——信用卡先锋榜”。
五项调整,更偏重内控下的成长性
在体现测评指标延续性的同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因应政策和市场之变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延续性主要体现在框架设计方面。2025年信用卡先锋榜保留了“业务增长和活跃度”“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和消费者保护”三大维度,且各维度权重占比不变。
调整部分主要包含以下五项:
一、将“信用卡累计发卡量”单个指标权重由10%降至5%。此项调整系因监管新政要求银行不得直接或间接以发卡数量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相关政策指引下,部分银行亦不再重点披露此项数据;
二、将“信用卡贷款余额”和“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两项指标权重由10%提高至15%。此项调整主要虑及行业正处于价值转型期。相比于发卡量,贷款额和消费额直接与业务收入挂钩,可直接体现经营效益;
三、增加“信用卡贷款余额”和“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两项指标同比增幅情况,以定性方式呈现,用以替换原有静态指标。在市场转向存量竞争的环境下,经营性指标的提升意味着主体机构实现了逆市增长,应予以肯定;
四、增加衡量信用卡不良贷款率的两项动态指标,并以定性方式呈现。此指标旨在激励行业风险暴露环境下,积极采取措施保全资产质量的先进做法;
五、将原有“信用卡业务收入”权重占比由10%降至5%,但仍保留“信用卡业务收入是否同比增长”这一定性指标。因信用卡业务常与银行其他业务深度绑定,收入及成本边界模糊。加之监管对此项数据披露未有硬性要求,在实际测评中披露此项数据的银行占比较小。
上述调整后,信用卡先锋榜初榜指标评价体系中评估业务成长性的动态指标所占权重为35%,且均为定性指标。2025年信用卡先锋榜将着重测评各经营机构在相关业务领域的成长性及风控体系下的资产质量保全两方面。与此同时,关乎持卡人切身利益的客户服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亦仍然是榜单测评的重点。
需要指出的是,信用卡先锋榜各定量指标评分均以已披露相关数据中最优者为参照,参照值高于对应指标行业均值标准,因此总分值相对较低。总分值仅代表对各机构于相关业务领域参与度和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估,不涉及是否合格之评价。
未来,信用卡先锋榜将以政策指引和市场变化为依据,因时因势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
招行领先,六大国有行入围前十
根据上述榜单指标评价体系,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60家银行相关指标数据进行测算并排名。
测算结果显示,信用卡行业收缩明显。连续两年公布相关数据的14家银行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均同比下跌,跌幅最大者接近30%;48家银行连续两年公布信用卡贷款余额,其中26家同比下跌,跌幅最大者超过50%。
在不景的行业氛围中,招行以总分第一摘得冠军,且分数较第二名建行高出超10分。
农行、中行和中信银行依次入围前五。前十名阵营中,六大国有银行均有席位。股份行序列中,除招行和中信银行外,兴业银行和平安银行亦分别跻身第九和第十。
细项指标观察,招行此次领先与其在“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一项占据绝对优势密切相关。2024年,招行此项指标仍保持在4万亿元以上的高位,较此项指标排名第二的建行多1.6万亿元;与此同时,其“信用卡贷款余额”排名第二,亦与在此项第一的建行相差不多。两项经营性指标的领先对其“信用卡业务收入”形成支撑。2024年,招行实现信用卡收入885亿元,在已披露相关指标的7家银行中遥遥领先。
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符合国际标准信用卡的银行,招行于2006年即实现了信用卡业务盈利。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在经营性指标方面保有优势,但与2023年相比,招行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及信用卡业务收入均出现同比下滑,贷款余额环比增长仅1%。这抑或说明,在转向提质增效的存量经营时代,行业中的领军者亦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
总分位次分列第二、第三的建行和农行在获分逻辑上与招行趋同。但2024年农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表现较优,为1.46%,是已披露此项数据的20家银行中最优者。追溯历史数据可发现,2023年,农行信用卡不良率在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制的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中亦排名第二。
总分排名第八的邮储银行在信用卡不良率一项上亦表现突出。2024年,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为1.48%,仅次于农行。纵向对比其2023年数据可发现,在全行业个贷业务不良率显著抬升之时,2024年邮储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同比下降幅度为13.5%,亦是已公布完整数据的20家银行中惟一下降幅度超过10%的银行。
从客群分类来看,农行和邮储银行零售客户虽多集中于长尾客群,但两家信用卡不良率指标项表现较优。这抑或改变了资产质量与客户资产多寡正相关的刻板印象。其间,精准得当的风控技术使用或是原因之一。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对此予以持续关注,亦希望两家银行在后续的榜单深调研环节对此进行详尽阐述,为业内提供积极示范。
分化严重,四城商行入围前二十
被测评的30家城商行中,包括重庆银行、上海银行、兰州银行和九江银行在内的4家城商行入围榜单前二十名。其余25家总分排名均分布在榜单的不同名次段,首尾分值差距超25分,整体分化较为严重。
上述排名抑或说明,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城商行特色化经营的政策指引下,各城商行正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信用卡业务已不再是中小银行用于拓展自身资产规模不可或缺的“法器”。
但仍有城商行倚重这一业务。截至2024年末,上海银行信用卡发卡量为1564.56万张,是15家已披露数据银行中惟一发卡量超过千万张的城商行,亦是惟一信用卡交易总额/消费总额超过千亿元的城商行。同期,与上海银行资产规模相若的宁波银行累计发卡量为623万张,不及前者一半。
兰州银行亦在信用卡领域积极作为。2024年,兰州银行是已披露信用卡收入的7家城商行中惟一收入增加的银行,且信用卡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但相比于2023年,兰州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同比大幅增长,由当期的0.89%( 这一数值为2023年A股上市银行中最优 )上升至1.79%。系列对比抑或说明兰州银行在进行业务扩张时,在信用卡领域的风控水平未同步提高。即便如此,1.79%的绝对值仍在已公布同一指标数值的5家城商行中表现最优。
纵向对比则可发现,尽管2025年信用卡先锋榜指标评价体系较2024年有大幅调整,但重庆银行、上海银行和兰州银行等3家城商行均连续两年入围前二十。相比之下,城商行阵营中资产规模靠前的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等头部机构则连续两年未入选前二十。
在30家农商行阵营中,仅广州农商行一家入围前二十。信用卡贷款余额在百亿元以上者仅有广州农商行和渝农商行两家。东莞农商行2024年信用卡不良率高达6.02%,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20家银行中数值最高。同期,常熟银行信用卡不良率由2023年的1.4%大幅提升至4.14%,在相关指标的数值排名中排名第三。
信息披露度有提升,但仍显不足
在2024年信用卡质效榜初榜张榜之时,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曾呼吁各被测评机构提升信用卡相关数据的披露度,借此提升持卡人等市场参与者对经营主体的认知。在此次信用卡先锋榜测评过程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多家银行对信用卡投诉情况进行披露,相关指标披露度由30%提高至50%。
与此同时,更能体现信用卡使用质效的流通卡数量依然鲜有银行公布。被测评的60家银行中,仅招行和平安银行在2024年年报中公布了流通卡数量,多数银行公布的是包含睡眠卡在内的累计发卡量,更有28家银行两项数据均未公布;体现资产质量的信用卡不良贷款率指标披露者亦不足七成。相关数据的缺失不仅影响被测评者的榜单总体得分,亦不利于持卡人和投资者对银行整体风控水平进行评判。
在此次测评中,包括杭州银行、天津银行、泸州银行、宜宾银行和九台农商银行在内的5家机构未对榜单涉及的相关指标进行披露,因而在总分排名中予以剔除。另有部分银行总分值较低,亦与其信息披露不足存在一定关联。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希望,在后续问卷调研环节,各机构可对此进行数据补足。
此外,持卡人颇为关注的信用卡使用权益一项因涉及具体使用场景难以量化。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将在后期调研问卷中对此进行重点关注,并加大赋分权重,亦欢迎各机构积极列举优秀案例和先进做法。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