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如何有效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一个重要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调完善专利转化运用服务链条,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涉及的环节多、链条长,关系着方方面面。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以及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科技成果供给力量和转化效率显著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至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授权率从65.1%提高到83.9%;专利转让及许可合同数量从2000多项增长到15000多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10倍,实现了质、效、能的同步提升,取得高校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转化效率的“双丰收”,跑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度”。
更好地推进高校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优化转化机制。改进高校科研评价体系和职称评聘标准,将有效专利、成果转化、技术应用、社会效益等作为科研人员职称评聘的重要指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成果转移机制。转变专利运营理念,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降低企业购买成果的前期投入,缩短成果转化的进程,有效促成在高校、科研人员、企业之间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责权利和风险平衡的专利转移机制。鼓励以“互联网+科技大市场”为导向,以“互联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科技成果供需之间的桥梁、科技成果与“中试”等开发环节的衔接路径、产学研之间合作通途。瞄准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争取更多“从0到1”的重大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发挥高校学科齐全、融合交叉、人才汇聚、科教协同、产教融合的整体优势,建立高校知识产权能力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情况全过程考核,引导高校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进行科研选题。通过探索实施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从源头上筛选出优质专利,提升专利质量,确保有限的科研资源尽可能用到高质量科技成果上。建立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转移网络,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家深度沟通,建立起以企业为导向、产业为主导的科研方向。打击技术成果交易中的侵犯产权等不法行为,提高侵权成本,保护高校和企业合法利益。通过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拓宽资金的社会化筹集渠道。(王嘉珏 王斌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