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厅官辩护人”的七封信



速读:62岁的前“厅官辩护人”贺小电,曾计划翻译林登·约翰逊的传记《权力之路》。 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的辩护律师钱列阳,曾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披露案件细节,包括刘志军向他推荐讲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纪实作品《南渡北归》。

在中国,为贪腐案件辩护过的律师不少。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案的辩护律师钱列阳,曾接受多家媒体采访披露案件细节,包括刘志军向他推荐讲述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纪实作品《南渡北归》。不过,愿意谈论细节的人越来越少了,低调是他们最被客户看重的品质。

为“坏人”辩护曾饱受争议。1980年电视转播“四人帮”审判,沉寂多年的律师以一种极为现代的方式出现在千家万户眼前,并被老百姓指责是为坏人辩护的残渣余孽。但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建设与逐步成熟,刑事辩护律师的角色正变得不可或缺,司法部门不断提升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水平,“坏人”也有辩护权日渐成为社会共识。

这篇报道的主角,早年曾任高院法官,后从事刑辩工作,客户包括几十名厅级官员,所办案件有3起作为典型案例入选《刑事审判参考》。从业那些年,他有着模范般的沉默,而后突然销声匿迹。再出现时,他用了652页的篇幅侃侃而谈。

再之后,他与南方周末记者展开了漫长的通信——字面意义上的通信,还原出一个县中数学老师改变命运的故事,也揭开刑辩江湖秘辛的一角。文中涉及隐私和不便公开的细节,已作必要技术处理。小标题下方灰色字体为信中原文。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南方周末实习生 胡怡

发自:长沙、衡阳

责任编辑:吴筱羽

62岁的前“厅官辩护人”贺小电,曾计划翻译林登·约翰逊的传记《权力之路》。约翰逊是一位深谙权术的美国前总统,书中谈到,他还是国会议员时,幽默、健谈,但又有一种自控的沉默,他清楚有人会记下他的话,因此不在任何对话中表明立场。这种自控的沉默,“厅官辩护人”也有,有报道称,贺小电至少为40位厅官及他们的家属提供过法律服务。但就连他的儿子,也不知道完整的名单。

贺小电的办公室位于长沙一栋大厦的26楼,书、主席像和巨幅的《沁园春·雪》包围着眼神凌厉的他,有人说他“像一头狮子”。

也许官员们看重“狮子”的往日荣光。2003年辞职前,贺小电任湖南省高院审监庭副庭长,常被邀请到各地法院和培训班讲课,“是法官们的老师”。

他也拥有模范般的沉默,哪怕是帮忙到外地跑腿、递送材料的妻子,也要过很久才会反应过来,新闻中出现的被调查官员,正是丈夫的客户。

17年的刑辩经历,让贺小电掌握不少秘辛。

事实上,在中国,游走于体制内外的刑辩律师很多,有名的也不在少数,曾经也有人乐于向媒体讲述。贺小电不一样,2020年,办完最后一个案子,他销声匿迹,朋友们也被拒之门外。

南方周末记者第一次看到贺小电的名字,已是4年后的夏天。媒体人谭君寄来两本书。书中,贺小电用652页的篇幅,谈了不少过去不愿公开谈论的话题:关于他的客户,关于律师的现状,还有他对司法的思考。谭君说,贺小电变了,他希望得到媒体关注。

之后5个月,从夏天到冬天,南方周末记者给贺小电发了7份采访提纲,他也回了7封信,他变得比《权力之路》里的约翰逊更加健谈——答复总计有185124个字。

2024年11月1日,长沙,贺小电的妻子正取下林登·约翰逊的传记《权力之路》。(苏有鹏/图) 第一封信:我是谁

您辩护的第一个厅官案件是?(好像是湖南省政府原xxx受贿案)他们当时是怎么找上您的?

  

想要接触贺小电的人,大多都想知道他为涉嫌职务犯罪的官员辩护的经历。

谭君在澎湃新闻上发过一篇关于他的报道。据说,在贺小电的强烈要求下,很多信息被模糊处理了。即便如此,他仍然不太满意,因为文章保留了一段话:他去过秦城监狱,为一位副部级干部辩护。这位干部曾是他在法院时的领导。

第一封采访提纲,想让他讲讲成为律师之前的经历。这位被采访者,用红色横线划掉了与为官员辩护有关的问题。

看得出,贺小电更愿意说自己的事情,信中,他不厌其烦地从1980年代说起。

那时,贺小电还是湘南盆地一个性格暴躁的数学老师,他能直接在学生胸口按出指印,对自己也异常严苛,冬天的清晨,他要跳进冷飕飕的耒水里游泳——弟弟贺小恒日后对南方周末记者判定,哥哥是要折磨自己。

人生最重要的一天,发生在1990年,他领悟到什么是“平等”。

那年,他通过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笔试。担心复试时专科学历会被歧视,他提前一周到了北京。学院办公室的老师给了他一位教授的地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微笑应门,把他请到书房,问怎么现在就来了。这位不会说普通话的数学老师,说了关于学历歧视的担心。

“我们不会那样,只要分数过线,会让复试者平等面试。”银发老人提到,刑法学科目中的一道案例分析题,贺小电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悖,但说理论证充分,还是给判了高分。

老先生成了贺小电的导师。他是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事诉讼法起草工作的程荣斌,在1980年代的严打斗争中,老教授身体力行,维护被告人享有的辩护权利,担任多起案件辩护人。他离世前,最后一篇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是《论废除监视居住的理由》,那时他已经80岁。

在人民大学,贺小电还对一件事印象很深:公检法司,律师地位最低。曾任“四人帮”辩护人之一的周亨元教授,特别讲过法庭布置,说最初的安排,是法官坐在中间的审判台上,两边分别为公诉台、辩护台。但检察官不干,认为自己怎么能与律师分坐法官左右。

在第一封信里,他写下了很多,甚至写到,他和北师大的人比赛吃辣椒,把对方吃到胃痉挛,但全然没有提及像《沁园春·雪》一样富有意涵的事——“厅官辩护人”踏雪无痕,避开了最让人感兴趣的那些经历。

2021年12月26日,长沙,年嘉湖雪景,从贺小电的卧室可以看见这片雪景,但妻子认为他从未看过。(视觉中国/图) 第二封信:“我已无法转身”

“黑人的一些用语,按一般义难以解释,上下文若连续使用,翻译过来就感觉怪怪的。”

   

出发往长沙前,又收到贺小电的几次回信。第二封信里说,2020年,他就退隐刑辩江湖,闭门谢客,专心翻译30本英文著作。这30本书,全都是关于辛普森案的。

O·J·辛普森是美国著名橄榄球运动员。1994年6月,辛普森的前妻和她的男性友人被割喉致死。辛普森有重大嫌疑。美国举国关注该案,警方在南加州高速路上追捕辛普森的电视直播,据称,有1亿观众收看。

贺小电在信里畅谈翻译心得,却不解释为什么翻译——在长沙的一部分律师看来,退隐江湖是个幌子,他是被盯上了。

为官员辩护的故事踏雪无痕,又出现一个新的谜题。

到达贺小电的家,是2024年秋天的一个午后。辩护人沉默地坐在卧室的书桌前,深色木地板让房间显得暗沉。屋里透着怪异,卫生间盥洗池下塞了一箱小说全集,卧室角落装了一间桑拿室。屋子中央,两张床排成长条,像一条延伸的河。窗台的银色保险柜,挡住窗外烟雨朦胧的湖面,屋主让室内保持着异常闷热的温度,完全看不出他曾喜欢浸入冬季的河水。

手机震了一下。沉默的背影发来一条微信:“您好!不好意思,我已经无法转身,所以无法打招呼。”

那篇提及秦城监狱的报道,配图里,他坐在巨幅《沁园春·雪》前,穿着松弛的西装,笑容朴素。难以让人忽视的,是那双打量过无数官员的眼睛——给他推拿过的中医说,

主题:贺小电|律师|沉默|“厅官辩护人”|“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