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嫦娥六号“土特产”中发现“铁锈”意味什么?



速读: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 2 O 3 )和磁赤铁矿(γ-Fe 2 O 3 )晶体。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2O3)和磁赤铁矿(γ-Fe2O3)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作者:崔霞,陶嘉树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11/16 9:09:45

嫦娥六号“土特产”中发现“铁锈”意味什么?

今天(11月16日),国家航天局、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消息,近日,我国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嫦娥六号采回的月背南极-艾特肯盆地月球样品,取得月球科学研究重大突破——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α-Fe 2 O 3 )和磁赤铁矿(γ-Fe 2 O 3 )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综合性期刊《Science Advances》,将为后续月球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深化对月球演化历史的认知。

研究提出,赤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月球历史上的大型撞击事件密切相关。大型撞击形成瞬时高氧逸度气相环境的同时,铁元素在高氧逸度环境中被氧化,使陨硫铁发生了脱硫反应,经气相沉积过程形成微米级晶质赤铁矿颗粒。值得关注的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为具有磁性的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可能是南极-艾特肯盆地边缘磁异常的矿物载体。该研究首次利用样品证实了在超还原背景下月球表面存在赤铁矿等强氧化性物质,揭示了月球的氧化还原状态以及磁异常成因。

嫦娥六号着陆的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岩石质天体上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其形成时的撞击规模远超月球其他区域,为探索特殊地质过程提供了独特场景。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成功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此次突破性发现创造了前提。

(总台央视记者 崔霞 陶嘉树)

(原标题:月球科研重大突破!嫦娥六号“土特产”中发现“铁锈”意味着什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1 46.67公斤!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顺利返回

2 我国科学家成功制备晶圆级高性能储能薄膜

3 我国星地微波高码率通信技术取得突破

4 舒德干院士:在五亿年岩层中叩问生命起源

5 青藏高原古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变化?新研究有三大发现

6 中国科学院团队打造3D手型微纳机器人

7 “一步法”改造芳香胺 有望降低药物合成工艺成本

8 我国科研团队首提“人工海洋碳循环系统”

1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实现铜锌锡硫硒电池14.9%纪录效率

2 学者在嫦娥六号月壤中发现“天外信使”

3 Pharmaceutics: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教授领衔特刊 — 克服肿瘤免疫治疗耐受的纳米药物|MDPI特刊征稿

4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兰亚干教授任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Nano Research Energy副主编

5 Microorganisms:山东大学刘双江教授团队——Blautia与肥胖的相关性

6 中国科学院大学——缪子自旋谱学技术揭示散铁磁体物性 | MDPI Condensed Matter

7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揭示真菌光形态建成与致病力调控新机制 Engineering

8 国家杰青/四川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郭孝东教授任中国科学院一区TOP期刊Nano Research Energy副主编

主题:月球|赤铁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