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刘小娟:当学生齐喊“包的”,我发起“语言保卫战”


速读:2023年4月,她以此为主题设计的班会视频片段也曾在网络走红,并在社交平台获得76万余点赞。 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刘小娟:当学生齐喊“包的”,我发起“语言保卫战”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

2025-11-11 15:4

·封面新闻官方网易号

0

封面新闻记者 戴云

31岁的刘小娟没有想到,她随手拍的教学生抵制“网络烂梗”的视频,意外在全网火了。

视频中,她站在讲台前,语气平和却坚定,对着台下四年级的学生说:“‘包的’(注:网络词语,大意为“保证”或“肯定”)‘666’(注:网络词语,大意为“称赞”)那种话……你脑子里其他的优美的、好的语言,都全部被覆盖了。”

视频中,她没有发火,没有训斥,而是循循善诱。

11月9日,这位来自江西九江的小学 语文老师 对封面新闻记者说,不要把“烂梗”当作洪水猛兽,家长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替代,与时俱进的同时守住语言表达底线,同时从源头输入优美的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小娟 教学生抵制网络烂梗的视频在网上走红。网络截图

“一场没有准备的即兴发挥”

事实上,这已不是刘小娟第一次因为抵制“网络烂梗”走进公众视野。2023年4月,她以此为主题设计的班会视频片段也曾在网络走红,并在社交平台获得76万余点赞。

“第一次真正意识到问题,是在六年级的作文本上。”刘小娟记得自己还在乡镇中学任教时,当时有学生描写战斗场景,本应是“一个转身反击”,却写成“我一个回首掏”。她盯着这几个字愣了半天,完全不懂什么意思,只能上网搜,才知道是游戏里的词。在课堂上,她第一次明确告诉学生,这样的表达不规范,作文里不能用。

更让她感到揪心的是,手头这批从一年级带起的孩子。2022年,她从乡镇中学考到九江市区,接手这个班时,就发现了“网络烂梗”的苗头。2023年,班里孩子总说“芭比Q了”(注:网络用语,大意为“完蛋了”,曾被列入网络语言扁平化风险案例),还流行做“电摇手势”——一种游戏里嘲讽对手的动作,她在班上明令禁止后,甚至有学生躲在厕所里偷偷做。

“我跟他们讲道理,好像效果并不太好。”于是,刘小娟干脆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把“烂梗”的危害、区分方法做成趣味课件,没想到这堂课的视频火了,还有很多老师找她要课件,“我干脆放公众号上免费送,最后送出去2万多份,好多人说给孩子上了有用。我突然觉得,哪怕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但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今年学生上四年级,“烂梗”再次抬头。一次布置作业时,刘小娟问“词语能不能写”,学生齐声答“包的包的”;问“课文能不能背”,还是“包的包的”。直到她说“给运动员写份加油稿”,几个男孩直接说“写不了一点”,这让她既无奈又有点生气,“反复讲了还是继续存在”“他们好像不用思考,这些词就能代替所有表达”。

但她没有放弃,而是调整心态,继续耐心引导学生,并且随手记录了下来,没想到在网上引发巨大反响。“完全都是即兴发挥,如果提前准备,反而不会那么随意。”她说。

主题:刘小娟|视频|“网络烂梗”|“包的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