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华电煤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长春:从井下到云端5 G赋能智矿未来丨2025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


速读:
2025年11月21日 16:35

11月21日,以“非凡‘十四五’ 聚力启新程”为主题的2025移动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举办。华电煤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长春在论坛上作题为《5G赋能智矿未来华电煤业5G+矿用机器人应用》的主旨发言。

孙长春介绍, “十四五”时期,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5G 网络。 5G 应用已融入 97 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 86 个。 5G+ 智能矿山开启了 " 人控 " 到 " 智控 " 的深刻革命,推动行业向少人化、精准化、可持续化转型。华电煤业集团有限公司自 2019 年起系统推进 5G+ 智能矿山建设。建设了井下 5G 高速网络,推进 5G+ 矿用机器人替人应用;构建了矿山 " 数字大脑 " ,以数据驱动实现各环节智能协同,在安全生产、效率提升和员工角色转型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揭榜挂帅工信部矿用机器人研发, 5G+ 矿用机器人入选国家能源局第五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5G+ 智能矿山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

“ 5G+ 矿山机器人应用是一场从井下到云端的系统性变革。”孙长春表示, 5G+ 矿山机器人应用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沿着一条清晰的路径系统性推进:

一是网络筑基。一套全覆盖、高可靠的井下 5G 专网打造了“井下高速信息动脉”。 5G 技术凭借其大带宽、低延迟、高可靠的优势,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标准的完善,井下 5G 建设正从探索实践迈向规范化、标准化。

二是 5G+ 机器人赋能。从 " 少人 " 到 " 无人 " ,关键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兴旺煤矿的 5G+ 矿卡无人驾驶、不连沟煤矿的 5G+ 多功能机器人投入使用。隆德煤矿打造了在井下输煤皮带区域工作的 5G+ 巡检机器人,小纪汗煤矿打造了在井下变电所工作的 5G+ 巡检机器人。

三是数据驱动。隆德煤矿通过 5G 网络,将生产、运输、辅助系统 " 串成一串 " ,实现数据共享与全程可视。小纪汗煤矿通过建成数字孪生平台,实现设备、人员、环境等数据的叠加融合,成为精准调度生产的 " 中枢神经 " 。肖家洼煤矿构建 " 数字神经 " ,实时画面、设备运行及预警信息在云端智能融合。不连沟煤矿建立了融合调度平台,以算法逻辑替代人工规则,实现从 " 信息展示 " 向 " 自动响应 " 的转变。

四是成效显现。隆德煤矿通过 AI 视频识别实时捕捉人员不安全行为,成为了 " 电子安监员 " 。不连沟煤矿减员 20%  以上,生产效率提升 30%  左右。小纪汗煤矿的综采工作面作业人数减半,效率提升 20%  以上。数字技术把矿工从艰苦危险的井下环境解放出来,成为地面调度中心操作的 " 技术白领 " 。

孙长春表示,展望 “十五五”,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家及行业针对矿山 5G+ 应用提出了相应指导意见与要求,为下一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随着技术融合不断深化,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变电所无人值守、智能机器人巡检、井下矿车无人驾驶、虚拟电厂、矿井数字孪生、矿区安全环境感知、智能采煤等 5G+ 应用新场景加速涌现。

与此同时,智能矿山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矿山活动涉及开拓、采掘等环节,具有个性化定制要求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的特点。同时,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5G+ 矿山机器人 " 应用尚不规范,导致供需对接存在障碍。二是复合型人才仍然有缺口,未来需要的是既会看数据、又会操作机器的复合型工匠;生态协同待加强,供应链生态尚不成熟。

孙长春表示, “十四五”期间,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以 5G 网络为基、机器人为器、数据为魂、成效为本”的矿山智能化转型之路。展望“十五五”,前路虽充满挑战,但更充满希望。我们将迈向一个更加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矿山新未来。

主题:小纪汗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