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教授夫妻“借名买房”导致亲情彻底破裂!如今房子要不回来,儿子儿媳闹离婚,更心寒的是……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11-16 23:37
·浙江
·都市快报官方网易号
0
自付600多万借儿孙的名字买房,事后却要不回来了!
近日,上海七旬 王教授 的一桩“借名 买房 ”纠纷,不仅让原本就暗藏矛盾的家庭彻底陷入困境,更引发了“老年人财产权益保护”的热议。
退休教授的养老规划:
借名买房埋下隐患
今年70岁的王教授,退休前是某三甲医院护理部主任,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和严谨的处事风格。多年来,王教授夫妇一直和儿子儿媳住在同小区。然而,儿子与儿媳频繁的争吵让老两口不堪其扰。2023年,王教授决定去郊区买套房子,安心养老。
然而, 当时老两口名下共三套住房,不具备再买房的资格 。 情急之下,王教授想到向儿子求助,希望以他的名义购买奉贤的房产。 儿子提出 希望能 加上小孙女的 名字,这样老婆看着开心, 于是王教授同意了。
此后,从选房、签约、付款,到收房、装修、购置家具厨卫用品,全程均由王教授与老伴二人操办落实, 儿子与儿媳从未过问 。2025年1月,老两口顺利乔迁新家,本以为就此开启安稳的养老生活,却未料一场更大的风波正在酝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教授夫妇买房 网络图
产权变更起争端:
家庭矛盾全面爆发
在买下期房别墅后,王 教授与老伴 陆续卖掉了自己名下的两套住房 , 二人也重新具备了购房资格,此时奉贤的房屋也可以办产证了。 王 教授随即向儿子提出,按照当初的约定,将奉贤房屋的产权变更登记至自己名下。
这时经过协商,儿子与王教授一同前往公证处签署了《借名买房协议》。然而,当他们办理房屋过户的时候,房产交易中心要求小孙女(未成年)的监护人代她签字的时候, 儿媳妇不同意了。
一审判决认定 赠与 :
“ 微信聊天 ”成为关键证据
说好的借名买房,结果却不还给自己了。2025年4月,王教授无奈向奉贤区法院提起诉讼,将 儿子、小孙女、儿媳 一并告上法庭,要求将房屋产权变更至自己名下。
奉贤区法院审理后认为,王教授与大孙女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曾提到“奉贤房屋我们住15年或20年以后再留给你爸与你妹”, 据此认定 王 教授已将该房屋赠与儿孙。
这一判决让王教授与老伴难以接受,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 涉案房屋明明是二人的夫妻共同财产,一审法院却将其认定为 王 教授的个人财产, 且未追加老伴参与诉讼。
老伴因此事与 王 教授爆发激烈争吵,甚至提出要离婚;而儿媳与儿子的 离婚 诉讼也在同步进行; 更让王教授心寒的是,大孙女在法庭上直接指证奶奶“索要房产”。原本还算和睦的家庭, 如今因一套房子陷入多方诉讼,亲情彻底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教授将儿子、小孙女、儿媳一并告上法庭,图为法槌 资料图
二审调解陷僵局:
老人愿让渡 5% 份额,儿媳拒绝
王教授向 上海市 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法院受理后,主审法官为化解矛盾,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将涉案房屋 50% 的份额变更至王教授名下,另外 50% 登记在小孙女名下。
对于这个方案,王教授与老伴明确表示不同意。他们认为,即便法院坚持认定“赠与”,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人曾同意赠与小孙女50%的份额,不能强制要求老人将房产大额份额赠与儿孙, 更何况所谓的 “ 赠与 ” 根本没有确实充分的证据支撑。
为了息事宁人,也出于对晚辈的疼爱, 王 教授与老伴最终做出让步,同意赠与小孙女 5% 的房产份额, 还承诺待小孙女成年后,若能知书达理、孝敬长辈,未来会留下可继承的财产。
然而,这一让步方案仍未获得儿媳的同意, 二审调解陷入僵局 。
新闻链接
赠与的房产已 过户
还能撤销吗?
在上述案件里,一审法院认定为“赠与”关系,那么赠与子女的房屋已过户还能撤销吗?记者分享一个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判决的案例。
王阿婆在北京市海淀区原有一套房产,登记在她名下。为了外孙刘洋的孩子上学方便,双方协商将这套房屋过户至刘洋名下。
2018年9月,房屋办理了变更过户手续。2020年5月,刘洋对这套房屋进行装修,并于2021年2月入住。自刘洋装修后, 王阿婆 就去住在女儿家。
后来,王阿婆觉得外孙刘洋不孝顺,不让她住原来的房子,所以诉至法院, 要求撤销赠与,将房屋重新过户至自己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