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村里静悄悄

鼎盛时,全村31栋房屋,有10栋用于考研自习室。申报“共同富裕样板村”要求居民有产业,而塔下居民的产业,正是考研自习室。
有家长带孩子来看房,称孩子是985大学的,要求给配一个成绩好的学习搭子,不满意的,再去看下一家。
2024年考研报名人数为438万人,较前一年减少了36万人,10年来首次下降。2025年,继续下降至388万人。
南方周末记者 罗兰
发自:江西南昌
责任编辑:吴筱羽
2025年4月11日,南昌,位于梅岭大山深处的塔下村。视觉中国/图
考研村里平时只见得到两种人:20岁左右的,和50岁以上的。后者是留守的中老年人,前者则是外面来的年轻人。
考研村的真名是塔下村,位于江西南昌市西北郊梅岭深处的群山中。从村里到进山入口处有4.3公里,2024年,原来的水泥路翻修为柏油路。
3年前,村民龚小红开设了村里第一家吃住自习一体的考研自习室,此后两年间顾客盈门。接下来,另两家接连开张,鼎盛时,全村31栋房屋,有10栋用于考研自习室。官方宣传和社交平台上,它有了新的名称,“考研村”。
2025年4月16日,南昌已经有了暑意,满山绿色间,杜鹃的艳红已快要燃尽。晚饭时分,有年轻人从半山腰三三两两往下走,是“律成”的住户从自习室去食堂用餐。
自习楼门口常趴着三四只猫,它们是村里的野猫,经常被学生们喂养,渐渐地,把这里当成了半个家。
晚饭后,一些学生会在附近散步,如果能凑齐人,也可以去附近的篮球场打场球。村庄整齐洁净,房屋是统一的浅黄色。沿着主道修建的宣传墙,写着村子的历史沿革介绍,最新一章故事是:塔下开发出以“安静”为品牌核心的考研自习室产业。相邻的是“考研祈福墙”,挂着几排大红的许愿牌,上书:学业有成、逢考必过、金榜题名。
凭借这个新鲜的特色产业,塔下村2024年申报上了“共同富裕样板村”,获得补贴三百多万元,“消灭”了土屋,改造了道路、污水处理系统和房屋外墙面,村庄面貌一新。
但眼下,考研村的特色产业出现了危机。已经进入旺季的7月,村里规模最大的自习室,入住人数仅为2023年的1/3。
2025年4月,南昌,塔下村里的考研祈福墙。南方周末记者 罗兰/图 成为“考研村”
一天的学习结束,备考生 思聪 上了天台,一边收拾晾干的猫窝,一边和南方周末记者讨论起毕业后到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前景。山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四下无人的寂静里,两个人的话音格外鲜明。
这天在自习楼一层,思聪坐在正对大门的位置。担心做笔记时敲击键盘的声音影响别人,她又特地选了靠外面的座位。“法学的笔记实在是太多了。”她解释说。
思聪是 北京某高校大四法学生, 2025年寒假 回到家乡南昌,想找个合适的自习室。大四没课了,她索性待在家里准备考研。
“律成”是 她在网上刷到的。某生活消费类平台数据显示,南昌市目前约有六十家自习室,城区的自习室通常只有学习场地,开在村里的“律成”不同,还提供住宿和用餐。来实地看过后,她当即决定入住。
“律成”的创办,也来自一个备考生的想法。村民龚小红的女儿龚雨欣,2022年“二战”考研,觉得在家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想找个吃、住、学一体的自习室。那时南昌市里的自习室只有三家,更没有食宿,了解到不少备考学生有同样需求,她想到了父亲的家乡——有大量空置房屋的塔下村。
龚小红一家人已离乡多年,前两年才在村里新建了楼房,闲置着没装修。他以养猪为业,对女儿的提议起初不以为然。被说服后,龚小红和妻子在村里租了3栋房屋,改造、装修、添置家具设备,龚雨欣则负责在社交平台上宣传。“律成”的名字也是龚雨欣取的,寓意“自律的人容易成功”。
女儿的生意头脑不错。开业当年,“律成”的五十余个床位供不应求,即便在当年还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也没有影响经营——村里甚至联系了医护上山为备考生们服务。次年,龚小红把经营规模扩大到8栋楼房,包括宿舍、自习室和食堂,共一百三十多个床位,规模翻倍。
事后来看,“律成”赶上了自习室的风
主题:考研自习室|房屋|南昌|塔下村|有10栋用于考研自习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