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环境”与“硬实力”共舞解码武汉民营经济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业军
责任编辑:钱炜
2025年4月1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一场特殊的面试正在进行。
“孵化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进,哪个更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向一位应试者抛出犀利提问。
这并非一般招聘,而是东湖高新区人工智能+办公室干部遴选的现场:十多位人工智能领域院士、企业家受邀担任考官,对候选人现场出题打分。面对院士的问题,一名27岁的年轻考生深吸一口气,回答道:“本地企业是生态根基,但招商能快速补链。建议以场景开放吸引头部企业落户,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孵化本土团队,形成双向驱动。”
话音刚落,企业家考官紧追着问:“若头部企业要求独家场景合作,挤压本地企业空间,你如何平衡?”
现场真刀真枪、气氛紧张,折射出武汉的魄力与野心:政府不拘一格选人用人,广邀市场一线专家参与,为产业发展选拔“店小二”式的服务型干部。
这一幕,是武汉经济转型的缩影。为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武汉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于4月27日召开,聚焦创新、人才、融资、梯次培育、市场、环境等六大方面,首次引入“根企业”理念,希望培育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企业。
这座历经风雨的江城正迸发出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共振的新动能,推动民营经济焕发新生。 商脉传承:从商贸到创意
武汉号称九省通衢之地,长江与汉水在此交汇,自古商贸繁盛。从这里成长起来的商人,大多带着直面挑战的坚韧,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从武汉起步的品牌,周黑鸭的甜辣口味天生带着地域烙印。在周富裕看来,武汉曾是码头城市,南来北往的人在此交融,而周黑鸭将甜与辣这对看似对立的风味巧妙调和,恰似城市包罗万象的气质。
上世纪90年代末,周富裕从同样依江而建的重庆来到武汉,开始做卤味生意。刚起步时,他吃过不少苦头:送货时被拖欠货款,甚至差点挨打;看到同行用低价劣质原料牟利,自己也曾因采购“仔鸭”冒充老鸭,导致顾客流失,销量从每天百只跌到只剩几只。挫折面前,他没有抱怨环境,反而琢磨出道理:做生意像江水交汇,要容得下困难,更要守得住本心。
痛定思痛后,周富裕立下规矩:宁可成本高一些,也要选成年老鸭,绝不以次充好。他每天盯着卤锅调试味道,跑市场问顾客反馈,慢慢攒起口碑。2016年,周黑鸭在香港上市,成为武汉民营经济的代表之一。后来,周黑鸭还围绕年轻人喜好不断创新,推出多元联名产品与特色口味,门店以工业风金属框架搭配暖黄灯光,营造“现代版市井”与露营场景,将武汉的烟火气转化为可触摸的消费体验。
当周黑鸭等一众扎根武汉传统商贸土壤的品牌以新消费为探索路径时,武汉的商业文化也正悄然向创意产业延伸。
2007年,王世勇毅然辞去上海的稳定工作,怀揣3万元返回求学地武汉创办两点十分动漫,因这里“大学生众多,创业氛围浓厚”。
不过,当时国内动漫产业尚未成型,公司一度难以为继。所幸赶上全国动漫产业的春风,武汉各区竞相建设动漫产业园,提供办公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