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为什么说智能社会将是一个由人机关系来定义的社会?
精选
已有 158 次阅读
2025-11-20 05:47
| 个人分类: 2025 | 系统分类: 科研笔记
智能社会将是一个由人机关系来定义的社会。在智能社会,智能技术不仅是工具,还是公共管理的参与者、秩序的提供者,人机的互动关系将决定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互动,人机协同关系形成的文明将是智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一、人机关系的全面渗透
生产领域中的人机协作成为新范式。在制造、物流、农业、医疗等行业,智能机器人与人类协作,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智能机器人和工人共同完成装配任务,无人机辅助农业监测和喷洒农药。现代职业结构正在重塑。人工智能取代部分低技能工作,同时催生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新职业,人类需要适应与智能系统协同工作的新模式。
生活中智能助手无处不在,智能助手、数字人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数字伙伴”,帮助管理日程、提供信息咨询、陪伴娱乐等,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系统通过语音、手势等自然方式与用户交互,自动调节温度、照明等,创造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
社会治理领域中的智能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分析海量数据,为政府提供精准的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决策支持,提高社会治理效率和水平。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中的人机应用日益增加,智能监控系统、无人机等技术在公共安全、交通管理、灾害预警和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社会安全。
智能社会的社会成员已突破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形成人、机、物三元共生的格局。这里的“机”不仅指传统工具意义上的机器,更包括具备自主决策能力的智能算法、机器人及嵌入智能系统的基础设施。例如,智能城市中的交通信号灯可通过实时数据自主调节通行方案,医疗机器人能独立完成手术操作,这些“机”已成为社会运行的独立主体。人机之间的互动从单向工具使用转向双向赋能,人类通过指令引导机器,机器则通过数据反馈优化服务,形成动态依存关系。
二、人机交互方式的变革
自然交互成为主流,随着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发展,人与机器的交互更加自然、便捷,如同与人交流一般。人机之间的情感交互也正在加强,情感计算技术使机器能够感知和理解人类情感,并作出适当反应,增强人机交互的亲和力和用户体验。
智能社会催生出六类新型社会关系:人与人的情感联结、物与物的数据联动、机与机的算法协同、人与物的功能互补、人与机的决策交互、机与物的嵌入式控制。例如,智能工厂中工人通过AR眼镜与协作机器人共同完成精密装配(人机协同),而生产线设备通过物联网实现自组织生产调度(机机协同)。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要求社会治理必须建立跨类属的协调机制,传统以人类为中心的治理框架面临重构压力。
三、人机关系的伦理与法律挑战
随着机器智能的发展,伦理问题凸显,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如算法偏见、数据隐私、责任归属等,需要建立新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来引导和约束人机关系的发展。另外,法律主体界定也随之提到日程,智能体的自主性和智能性引发对其法律主体地位的讨论,如何在法律框架内明确智能体与人类的责任和义务成为重要课题。社会治理必须回应人机关系的特殊性:
1、责任界定难题:自动驾驶事故中的责任归属需在人类驾驶员与AI系统间动态划分;
2、权力边界重构:城市大脑通过边缘计算自主处理交通事件时,需建立人类干预的“熔断机制”;
3、伦理规范创新:欧盟《可信人工智能伦理指南》要求算法透明化,但大模型的“黑箱特性”与可解释性存在根本矛盾。这些矛盾凸显人机关系的治理已成为智能社会制度设计的核心议题。
四、人类认知与行为的改变
人类的认知方式正在拓展,人工智能作为“认知中介”,帮助人类处理和分析复杂信息,拓展认知边界,改变人类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同时,人类行为模式也在调整中,人们逐渐适应与智能系统共存的环境,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受到影响,例如依赖智能导航、接受个性化推荐等。
智能经济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生产要素,推动生产方式从“规模驱动”转向“智能驱动”。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孪生技术使物理设备与虚拟模型实时交互,通过机器学习优化生产流程;服务经济中,AI客服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实现24小时个性化服务,其决策逻辑已超越人类经验范畴。这种变革使得经济价值创造高度依赖人机协同效率,传统劳动价值论面临算法价值贡献度评估等新挑战。
智能社会标志着人类首次构建“技术具身/离身/反身一体化”文明形态。人类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记忆外延,知识获取突破生物脑容量限制;元宇宙中数字分身与物理实体构成双重存在,人机融合催生新型主体性;价值体系加速重构,当AI创作的艺术品获得市场认可时,传统人文价值定义面临根本性质疑。这种文明跃迁本质上是由人机关系的质变所驱动。
综上所述,智能社会对人机关系的依赖已超越工具论范畴,演变为存在论层面的本体论重构。从生产车间到社会治理,从个体生存到文明演进,人机关系的深度耦合正在重塑社会的基本运行规则。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将取决于人类能否在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之间找到动态平衡点,这正是智能社会最具挑战性的时代命题。智能社会之所以被定义为以人机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形态,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渗透重构了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主体互动模式以及价值创造方式。这种重构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涉及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伦理规范等深层次变革。智能社会中,人机关系深刻影响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定义社会形态和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510938.html
上一篇: 为什么说强化学习在试错次数上极其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