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这座城市出租车,竟然自发降价


速读:此番 出租车司机 自发降价行为,与昆明市运输和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昆明运输港航中心”)于11月底发布的《关于再次征求开展主城五区巡游出租汽车运价优惠活动意见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出租车司机自发降低起步价,以应对客流减少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而相较于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的权益往往被忽视。 昆明运输港航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出租车降价是实行一个优惠活动。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

2024-12-17 19:35

近日,云南省昆明市部分出租车司机自发降低起步价,以应对客流减少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关视频显示,部分出租车车身贴上了“起步价6元,仅限扬招乘客”宣传语,以吸引乘客。参与降价的司机表示,他们是在计价器显示的价格基础上再给予乘客4元优惠。

宋师傅在昆明开了多年出租车,他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昆明二十多家出租车公司中,至少有九成同意降价,他认为降价基本上已成定局。

此番 出租车司机 自发降价行为,与昆明市运输和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昆明运输港航中心”)于11月底发布的《关于再次征求开展主城五区巡游出租汽车运价优惠活动意见建议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该《通知》指出,昆明主城五区巡游出租汽车在保持现行运价不变的基础上,暂定从2025年3月1日到2026年2月28日开展行业运价优惠活动。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优惠活动还没正式开展前,昆明部分巡游出租车司机已自发开展了运价优惠活动。

昆明运输港航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出租车降价是实行一个优惠活动。

找回3公里以内的乘客

今年9月份昆明运输港航中心发布的《征集主城五区巡游出租汽车运价优惠方案的通知》中提到,“针对当前行业从业人员集中反映收入大幅降低、客源流失严重的问题,在巡游出租汽车运价调整和网约车价格实施政府指导价工作完成前,在取得行业大多数从业人员同意的基础上,开展行业运价优惠活动,以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应对市民出行多元化、消费降级的现实情况,提高驾驶员收入”。并明确表示,因为“希望降低运价的呼声较高”,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次倡议。

或许正是因此,此次昆明出租车运价优惠力度并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乘客正在打车 资料图/图虫创意

据《通知》,此次优惠活动一共公布了3个方案。方案一提出将起步价每趟次优惠4元(即起步价6元),方案二为起步价每趟次优惠3元(即起步价7元),方案三为起步价每趟次优惠2元(即起步价8元)。上述三个方案均对等候时间计费规则进行了统一调整,提出等候时间调整为5分钟,同时,取消国庆节假日收费(春节节假日收费保持不变)。

在不久前由昆明出租汽车行业协会组织的28家出租车企业代表会议中,多数代表倾向于采纳方案一,即在现行起步价10元基础上直接优惠4元。有出租车企业代表表示,他们想将3公里以内的乘客找回来。

其实2022年9月时,昆明已对巡游出租车的运价进行了一番调整,其中起步价由原来的8元调整为10元,取消了燃油附加费,基价里程调整为2元,节假日租用车辆每车次加收5元,等候费调整为4元。然而该次调价之后,根据行业部门的统计,出租车5公里以内的短途订单下降了20%,司机们的日均运营趟次和收入也明显减少。

此外,据昆明运输港航中心数据,目前昆明市主城五区有18家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办理合规运营网约车27215辆,有50186名驾驶员取得网约车从业资格;有巡游出租汽车经营企业28家,巡游出租汽车9637辆,从业人员14241人。当前,昆明市主城五区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运力已趋于饱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昆明市城市风光 资料图/图虫创意

因此,昆明运输港航中心于今年7月9日发布《关于设置网约车市场“观察期”暂停车辆新增业务办理工作的通知》,至2025年7月8日,暂停受理昆明市主城五区网约车车辆新增业务。与此同时,还将设置网约车市场“观察期”,为期一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司机的收入水平主要受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无论是出租车还是网约车,他们的驾驶技能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普遍技能,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竞争变得日益激烈,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机的收入水平。

与此同时,对于昆明巡游出租车想再次将3公里以内的乘客找回这一目标,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据了解,昆明的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已经发展较为成熟。据中规院、中规智库发布的《2024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昆明在多项骑行数据中位列全国前列。

程世东 指出,昆明巡游出租车存在于一个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当前,针对短距离出行或起步阶段的竞争,不仅面临来自已经趋于饱和的网约车压力,还受到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等新兴出行方式的冲击。“对于3公里内的短途出行,民众更倾向于选择这些便捷、经济的出行方式,这导致出租车在短距离出行市场的竞争力相对减弱。加之,网约车价格相对较低,巡游出租车如果不采取降价措施,可能会失去这部分市场份额。”他说。

值得关注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多条关于昆明巡游出租车司机主动降价视频下面,有大量昆明当地网友留言,表达对当地出租车价格高、挑客、绕路等行为不满。有网友留言称:“主要是价格不透明,同一趟行程网约车能看到价格,出租车就像开盲盒一样。”

这些问题不仅损害了乘客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因此,不少评论认为,如何提升服务质量,降低价格,重建乘客信任,也是昆明出租车行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车两价”定价机制探索

中国新闻周刊在某网约车聚合平台上输入从昆明站出发前往同德广场的订单信息,结果显示特惠快车费用区间为13.7元至16.9元,经济型车辆价格在14元至21元间浮动,且多数低于17元;相比之下,出租车服务费用区间高达23元至28元,显著超出前述两类选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昆明站出发前往同德广场,出租车预估价高于经济型网约车 图片截图自某网约车聚合平台

程世东表示,从经济学基本原理出发,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终究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对于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而言,尽管交易方式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是为公众提供出租汽车服务。因此,两者的价格水平理应趋于一致。无论是政府定价还是市场调节价,都应遵循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原则。

今年以来,多个城市开始探索“一车两价”的定价机制。

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信息,当前江苏、浙江,以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山东济南、河南焦作、安徽宣城、广西柳州等多地实施“一车两用”“一车两价”政策,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在接单方式上开始融合,“市场”在巡游出租车价格调节中开始发挥作用。

比如在江苏省,今年9月1日起施行的《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明确:巡游出租车可“一车两用”“一车两价”,即巡游出租车客运经营者可以加入网约车平台,通过网络预约方式揽客,按照 计价器 显示金额或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计价规则收取运费,收费方式应事先告知乘客。

鄂尔多斯市的做法也值得参考。2024年3月,鄂尔多斯出台了《鄂尔多斯市巡游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融合经营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通过网约平台叫车,将按平台规划的线路行驶,按平台约定的价格支付费用;通过扬招乘车的仍按计价器打表计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昆明巡游出租车司机主动寻求运价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收入大幅降低”。

程世东在多个城市调研中发现,部分巡游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的每小时纯收入未能达到其所在城市设定的最低小时收入标准。他认为,虽然政府无法确保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能达到特定的收入水平,但应保障他们的收入不低于最低标准。

为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2023年年底印发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规则公示指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服务指南》三份新办法,将从事网约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还明确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获得更高报酬。

上述文件提到,在工作时间上,劳动者达到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的,系统应推送休息提示,并停止推送订单一定时间。同时提到,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劳动者实际工作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虽然传统意义上来说,出租车司机通过出租车公司管理,但由于不少出租车司机也开始选择网约车平台接单,也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部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保障这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权益还面临一定挑战。

一位在某滨海城市从事网约车工作的赵姓师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他所在的城市,一部分出租车没有“保底”机制。“现在路上很少能看见出租车了,80%~85%的出租车现在都是趴活状态。都在商场、大型工厂、医院、机场、高铁站排队趴活,‘遛街’挣不到钱。”

而相较于出租车司机, 网约车司机 的权益往往被忽视。赵师傅说,虽然他所在的城市有部分网约车平台能提供“保底”收入,但一般都有相应的门槛。有的平台要求每天工作有效时长不低于10小时,服务订单不低于20单,只有这两项条件都达到,才能保障每日“保底”收入。。

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维国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探讨巡游出租车与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时,我们所面临的困境尤为错综复杂。他说,我们须审慎考虑司机在线工作时间的核实,以及平台企业的成本承担等现实挑战。“新就业形态的劳动关系尚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陈淑莲 编辑:孙晓波

主题:出租车|优惠活动|运价优惠活动|昆明运输港航中心|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