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学校负责学习,家庭负责陪伴”:明晰家校职责才能家校共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是对孩子进行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等做人的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而不是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

“学校负责学习,家庭负责陪伴。”2025年9月4日,成都市教育局发布倡议《把学习交给学校,把陪伴留给家庭》,提出把学习交给学校,学校就应做到作业控量、全批全改,辅导答疑;把陪伴留给家庭,家长应对孩子做到情感陪伴、健康守护、科学养育。

据报道,该倡议的具体内容包括,教师不得要求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不得给学生布置“打卡式”作业,不得要求家长上传作业视频。家长落实好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构建和谐和睦家庭关系,不干预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安排。

这其实不应只是倡议,而是明确的学校办学、家校共育规范。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家长过多参与学校教学事务、家长焦虑加剧、亲子关系紧张、家校矛盾冲突增多的问题。这背后的原因是家校职责错位。要推进家校共育,就必须明晰家校不同的职责,并各司其职,形成育人合力。

家长过多参与学校教育事务,首要责任在学校。学校、老师以家长要关心学生学习为名,给家长布置监督、批改孩子作业的任务,随着通信工具不断发达,学校老师还把本来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布置给家长,要求家长上传孩子作业等。

这就把家长变为教师的“助教”,成为校外作业批改员、监督员。随着家长深入卷入学生学习

主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