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依法打造健康良性的网络营商环境
央广网北京3月22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近日,中央网信办部署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
(图片来源:中央网信办网站)
记者注意到,10项任务中,“优化营商网络环境”和“自媒体”内容治理连续两年出现在专项行动中。不同的是,今年在这两方面突出强调了“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和“整治‘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聚焦新情况、新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成为确保网络生态天朗气清的重要手段。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周年,也是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十周年。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新的提法,是在我们深刻意识到网络空间环境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为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的保障。”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如何维护好这个“数字社会”的天朗气清?如何破解网络生态新问题新风险,打造健康良性的数字营商环境?专家认为,网络生态法治化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依法落实,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把“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列为专项行动之一,重点整治散布传播涉企虚假不实信息,蓄意造谣抹黑企业、企业家,以“舆论监督”名义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等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对央广网记者表示,打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是去年8月中央网信办印发的《网站平台受理处置涉企网络侵权信息举报工作规范》的延续。“我们对于事实问题的判断标准,包括涉及到企业商誉损害、对企业家人身损害、网络谣言等,已经有了明确的法律规范。那么推动落实,就是要让网络空间真正建立起法治的营商环境。”朱巍说。
上海政法学院研究员、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主任刘逸星律师认为,公众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正常监督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是为了博流量,不顾常识与事实,通过主观臆断、歪曲解读、恶意关联、蓄意炒作等方式,在舆论场上兴风作浪,这就构成了对企业的网络暴力。他举了农夫山泉的例子,并表示,“涉企侵权信息乱象”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不仅会损害企业和企业家的形象声誉,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更会挫伤企业的发展信心,让企业无法安心搞生产、谋发展。
“营商环境是法治经济的一个表现方面,同时网络舆论环境也是法治环境的映射,它们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不存在互联网络环境恶劣,却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的情况;更不可能出现网络上风清气正,大家都保护权利,营商环境却不好的情形。”朱巍强调。
可见,让“法纪利剑”树立权威,用法治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才能让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生产、谋发展。
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 各方需形成合力
在欧阳日辉看来,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是构建数字营商环境的必要之举。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它的经营活动、管理流程、大量的数据,都离不开网络,因此对于各类企业,无论是传统行业的还是新兴技术的,营商环境数字化的构建都是一个新的重要的命题。
面对数字营商环境的新形势、新挑战,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不仅需要主管部门常态化监督管理,也需要网络平台承担主体责任,对“水军”、“黑公关”等损害网络生态环境的行为做好治理和规范。
“加强‘自媒体’管理,中央网信办去年发布的‘十三条’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人一号、一企两号’,现在各大网络平台有没有很好地落实?我认为平台对于一些存量账号的治理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从技术的源头来管理,严格履行网信办对账号注册、实名登记、账号管理、MSN管理、信用联合监管、及时清退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把责任压实到位。”朱巍说。
此外,朱巍认为,平台对于评论、跟帖、点击等行为,可以通过算法对水军账号进行识别。同时,对于热搜热榜、热联想词等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在追求传播效率的同时,平台也应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和信任问题有更长远的责任意识。
欧阳日辉也认为,行业协会等组织还需发挥自身作用,鼓励良性竞争、倡导企业维护共同的网络营商环境,避免“网络舆论战”造成“两败俱伤”的情况,更不能为了博流量、打击对手,养肥水军和黑公关。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