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华资本宋向前:从少数派,到消费投资头号玩家
当消费投资人被迫转换赛道改看科技产业时,他呼吁歧视消费,科技也会尝到恶果。
过去数年,不少知名机构都在逃离消费投资。在消费投资最低潮的时候,他不断地站出来,强调消费永不眠,永远不要低估消费行业,亦不要对消费投资丧失信心。 不仅从正面鼓与呼,对于看不惯的思潮、做法,他也从不吝惜自己的“炮弹”,当科技投资开始形成对消费投资的鄙视链时,他敢于公开发出不同的声音;当某咖啡品牌造假事件发生时,他言辞犀利“这是盗刷中概股信用”;当巨亏的新能源汽车高管薪酬激励过十亿时,他斥责这是劣币驱逐的资本游戏。 而当消费投资人被迫转换赛道改看科技产业时,他呼吁歧视消费,科技也会尝到恶果。 加华资本创始人宋向前 投资人面对被投资者,多几分犀利地审视是正常的。但是面对一个行业的低潮期,想靠一己之力扭转乾坤,提振行业信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底气。 毕竟,在投资这个市场,光有PASSION是不够的,所谓市场不相信眼泪,最终要靠成绩说话。在2024年岁末,当众多的投资机构看到国家的大政方针越来越多地在强调消费,拉动内需,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消费投资市场的策略时,加华资本已经交出了消费投资历史上最漂亮的成绩单,一笔85亿回报的投资项目,来自东鹏饮料。 在投资圈内,不否认有因为运气好而一夜暴富的故事。但是对于坚持守住消费投资的加华资本,这份成绩单是一个必然出现而且确定的结果。在过去这些年,加华资本先后投资了30余个消费项目。包括洽洽食品、来伊份、奥瑞金、东鹏饮料、老乡鸡、巴比馒头都是其中的代表。就在不久前,小菜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市值百亿;老乡鸡在港股递表,这也是加华资本陪跑多年的项目。 能够做到这一切,仅凭坚持是不够的。加华资本需要做到:从宏观层面认知到消费行业的真正份量所在;在中观层面能够有清晰的认知框架看准行业脉搏;而且有正确的方法找到好公司。三者对于加华资本,缺一不可。在大的消费投资周期之外,加华资本亦有自己的小周期和方法论,正因此,今天的加华资本,正好到了收获的季节。而曾经多次与所谓“主流”唱反调的宋向前,他对于消费投资整个赛道的贡献,亦需要被重估。 潮水退去时,甘做少数派 做投资,找的就是非共识下的机会。但是,当整个赛道都被唱衰时,还能坚持自己的初衷和判断,不为所动,甘当“主流”声音之外的少数派,并不容易。 消费投资在数年前有过一次小高潮,那就是在2020-2021年前后,背景是新消费品牌大量涌现,并导致市场估值水涨船高。不过,潮来潮去,这次消费热潮起得风高浪急,因此潮水退去时沙滩上也是一片狼藉。因此,当时投资界主流的声音认为,消费投资已经不行了。作为投资机构,应该及时“撤退”。在此趋势下,很多机构裁撤消费组,甚至看消费投资的经理被迫转行,是当时市面上经常听到的故事。 但是宋向前不为所动。他抓住各种机会,坚定地为消费行业站台。2022年,他接受采访时提到,从财税体系可以看出,我国税收主要来自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种,社会中消费的经济贡献值很高,消费的GDP增长贡献达到60%左右。消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基石。经济若要快速走出疫情影响,一定要对消费产业进行托底和扶持。 同时,他也在为消费投资打气,一直强调加华资本会聚焦消费投资。“加华作为一个专注于投消费的机构,我们就抓刚需的、高频的,抓民生的,抓极致性价比的,抓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的,为老百姓提供好产品和好服务。即使没有所谓的时代红利和人口红利,我们就认认真真地干活和求管理效率和运营优化。” 当然,“新消费投资”暴露的问题,也需要直视。宋向前认为,新消费到今天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纯做流量只是一个线上渠道,不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公司。 事实上,新消费降温,和部分新消费品牌表现不佳,直接打击了市场和投资人信心不无关系。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消费谈消费,还是不够让人信服的。必须有人能够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更为立体解释消费行业遇到的问题,以及预测它的前景。 一方面,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消费行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也和幸福一样,是在比较中得来的。这个话题还可以更露骨一些,其实就是回答在国家大力倡导科技投资的时候,如何看待消费产业的价值?实事求是讲,科技行业对消费行业的鄙视链是存在的。 宋向前进入投资行业已经30年,看过潮起潮落,并不避讳消费与科技比较这样的话题。 宋向前认为,尽管当下,消费企业上市存在一些挑战,但这是短期的。从长期看,为老百姓提供好产品、好服务,吸纳了海量就业,创造海量税收,这不仅是符合国家提倡的社会发展方向,还有助于解决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他呼吁,“我们不能把消费和科技对立起来,让市场做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相反,科技和消费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支撑产业,都应该也必须发展好,不能搞产业歧视政策来维持所谓的发展。消费和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一个是科技进步,一个是消费支撑。消费给科技创造了应用场景。” 事实也证明,国家决策层也意识到了消费的重要性。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在2025年,拉动内需,提升消费注定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也在此时,一些“热钱”才开始恍然大悟,反过来又想追投消费。 另一方面,则是纵向看。拉长时间和历史维度来看消费投资的发展变化。如果中国消费市场注定走向“第四消费时代”哪些品牌是属于未来十年的品牌?找到正确答案,真正找到潮水的方向,并不容易。 宋向前2007年创办加华资本时,很多人还不知道什么叫风险投资,更不要说去理解细分市场的投资逻辑。但是在创办加华资本的早期,宋向前就已经有了和今天大体相同的投资思路。 2010年,加华资本投资了洽洽瓜子(上市后名称为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是第一代创业者的典型,他36岁辞去公职“下海”创业。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下海”一词已经有点陌生。但是在那时,这是魄力和创新的象征。 洽洽瓜子是典型的小产品、大规模,广泛适合各个年龄人群,亦能匹配家庭聚会、公务活动、个人休闲多种消费场景。陈先保注重产品质量,亦注重营销宣传,当洽洽走向海外市场时,又结合当地市场特点开发新口味。2011年,洽洽食品成功实现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