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英特尔入华40年,向中国客户“开放点菜”|界面新闻·科技


速读:英特尔掌门人陈立武表示,其正在打造一个更强大、更聚焦、更具执行力的英特尔,他的任务是确保英特尔的产品能解决客户最关键的挑战。 高嵩认为,Intel18A制程将成为未来三代PC和数据中心产品的基石,“我们也已经开始研发更先进的制程技术,如Intel14A。
英特尔入华40年,向中国客户“开放点菜”

英特尔掌门人陈立武表示,其正在打造一个更强大、更聚焦、更具执行力的英特尔,他的任务是确保英特尔的产品能解决客户最关键的挑战。

徐美慧 · 来源:界面新闻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徐美慧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在全球PC市场从低迷走向由AI驱动的新一轮更新周期、AI基础设施和先进制程竞争加速集中的背景下,入华40年的英特尔正站在一个需要重新界定自身位置的节点:一面要在PC和数据中心赛道赶上AI浪潮;另一面,要在制造和本地生态上给出面向中国市场的清晰答案。

11月19日,在重庆举行的2025英特尔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大会上,英特尔掌门人陈立武表示,其正在打造一个更强大、更聚焦、更具执行力的英特尔,他的任务是确保英特尔的产品能解决客户最关键的挑战。

陈立武提到,“今年是英特尔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强调,英特尔将围绕客户端、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等关键赛道持续投入,并加大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力度。

首次以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身份公开亮相的王稚聪,也在大会上强调了面向未来的中国战略。他透露,截至目前,英特尔在中国的合作伙伴超过1.5万家;自2001年以来,其推动的PC在华累计出货量约10亿台。

王稚聪用“轻轨穿楼”和“老火锅”来解释英特尔的下一步。他把Intel 18A制程下的芯片剖面比喻为“微缩城市”,底部是背部供电层,上面是信号层,像轻轨在城市建筑间穿行,强调在有限空间内极致利用“立体结构”的重要性。

从技术路径来看,过去英特尔以设计大型、复杂的单芯片为主,如今正转向基于芯粒(chiplet)的设计。从Meteor Lake开始,到即将推出的Panther Lake和Clearwater Forest,都是将芯片拆解成更小的功能单元芯粒,再在单一封装内进行集成。

按照他的说法,过去英特尔主要提供通用芯片,而目前英特尔要把单一功能的IP,无论是CPU、GPU、NPU、I/O都拆解成一个个“菜品”,既提供标准套餐,也愿意按照中国客户需求“点菜”,共同讨论定制化设计。

这种“开放点菜”的说法,反映出英特尔在中国市场重新定位的思路,一面继续依托x86生态和自身IP优势,另一面在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式上做得更灵活、更本地化。

图片来源:英特尔

之所以把开放和定制摆到台前,很大程度上与当前PC所处的竞争环境直接相关。

过去几年,全球PC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下滑,如今则在AI加持下迎来新一轮复苏。IDC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7.3%和9.4%,扭转了此前连续多个季度的负增长趋势。

Gartner预计,到2025年底具备本地AI加速能力的AI PC将占全球PC市场的31%,出货量约7780万台,到2026年有望提升至55%。Canalys预测则更激进,认为2025年AI PC出货将突破1亿台,约占整体PC出货的40%,到2028年有望增至2.05亿台。

在这条新赛道上,很多厂商在争抢“新C位”,都在加码NPU和本地推理能力,对传统x86格局形成挤压,也倒逼英特尔在架构与商业模式上同步升级。这样的背景下,英特尔希望通过18A等先进工艺以及新一代AI PC平台,把自己重新放回这轮PC更新周期和端侧AI竞争的中心位置。

英特尔副总裁兼中国区软件工程和客户端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高嵩表示,PC产业全新的埃米时代已经到来。他介绍,一个月前,英特尔发布了代号为Panther Lake的下一代AI PC平台,是首款基于最新Intel 18A制程工艺的客户端SoC,目前已经在英特尔最新的晶圆厂投入量产。

高嵩认为,Intel 18A制程将成为未来三代PC和数据中心产品的基石,“我们也已经开始研发更先进的制程技术,如Intel 14A。”他透露,下一代AI PC平台也已在研发中,在明年1月的CES将正式发布Panther Lake。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不过,在这个技术牌桌上,并不只有英特尔自己的故事。从PC终端向下延伸到制造和数据中心芯片层面,先进制程和AI算力基础设施的竞争已经高度集中。

过去几年,先进制程长期由台积电、三星主导,台积电在7nm及以下制程上的先发优势尤为明显。据Counterpoint统计,其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份额约为七成左右。

与此同时,AI基础设施投资快速攀升,IDC预计,到2029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达到约7580亿美元。而在数据中心芯片层面,NVIDIA在数据中心GPU市场的份额接近九成,是当前事实上的默认选项。

在算力和制造两端都高度集中的格局下,英特尔要想凭借18A、14A等先进工艺和新一代产品路线重新建立话语权,就必须在性能、能效以及开放合作上打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硬牌。

主题:英特尔|中国|产品能解决客户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