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青州看李清照:安得情怀似往时

世人熟悉的李清照是青州时期的她,“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易安居士的一生,其实足迹横越齐鲁,又西至开封,南到浙东,行踪相当宽广。假设可以选择,有些路程她宁可放弃吧?
这是文物灰飞烟灭的悲剧,也是个人的乱世飘零史。
王鹤
责任编辑:杨嘉敏
惊艳:青州微笑
冲着李清照去的青州。来到古城不禁惊喜,亮点居然层出不穷。旧街老巷横竖交错,好像蛛网。始建于明清的贡院、牌坊等,古意浓郁,凸显了历史纵深感。
从青石板铺成的南门大街北行,两侧密布店铺,一些老字号外,食客排着长队。马蹄饼、芝麻火烧等外形粗犷,担心过分扎实,掰开却是空心的,外皮轻薄脆香,挺好。也许李清照吃过?
出古城北门,穿过一条房屋更低矮陈旧的小街,明代石桥万年桥跨越南阳河上。观光车驾驶员兼导游十分健谈,她说张择端就住在附近,在这里画了《清明上河图》的草稿。
大雨倾盆,雨伞无法抵御,赶紧前往青州博物馆。观众特别多,这是众口交荐之地,馆藏文物达六万余件,2024年接待游客两百多万,不愧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石雕佛像陈列于专门的展厅,几百尊北魏至北宋的造像,难得地保留着贴金彩绘。绯色、驼黄相间的格纹佛衣,色泽明丽,雕工细腻入微,下摆、飘带尤其轻盈柔软,仿佛欲飞欲卷,难以相信其质地是石头。菩萨或立或坐,慈眉善目,大部分面带笑意:垂眸浅笑或解颜而笑,有的似乎忍俊不禁……“青州微笑”果然摄人心魄。
青州博物馆的龙兴寺佛像 摄影 卢向前
赵明诚的《金石录》写到刻于龙兴寺( 唐以前称南阳寺 )的临淮王像碑,借助碑文指出了《北齐书》的阙失。名刹龙兴寺就在青州城内,他们夫妇应该多次前往。
范公亭公园也是著名地标。范公亭、三贤祠等始建于北宋,青砖灰瓦被几株唐楸、宋槐掩映,古韵丰沛充盈,先贤的身影与前尘往事,也似乎有迹可循。
三贤是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他们任青州知州期间,都以体恤百姓受到爱戴。范公祠居中,屋脊更高,祠内有范仲淹塑像。两侧为欧阳公祠、富公祠。
范公亭侧面的澄清轩内,以图文介绍百位青州历史文化名人。游历青州的名士或来此任职的重臣比比皆是,像李清照夫妇这样久居青州的,则为数不多。
三贤祠后的高台上筑有后乐亭,取意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室内既陈列古碑、拓片,也是研习金石传拓之所。欧阳修的《集古录》是金石学的开山之作,其中不少内容写于青州。景仰他的后辈学者赵明诚、李清照,则在此领域继续深耕,更上层楼。
赵明诚年少就喜欢探访、观摩前代金石文字,后来一直致力于搜集、研究古碑鼎彝、古籍字画。年仅37岁,便在青州完成金石学名作《金石录》,著录两千多件夏商周至隋唐五代的石刻、青铜器等,继承并优化了欧阳修“以金石证史”的学术路径。
范公祠前的唐代楸树已1300多岁。 摄影 卢向前 归来:笑语欢声
从三贤祠门外右转,百米开外便是李清照纪念祠。顺着洋溪湖前行,岸边的树上悬挂着灯带,灯带的文字由范仲淹、欧阳修的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悄然过渡到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怎敌他晚来风急”。
纪念祠的核心建筑归来堂、易安室等,围成一座四合院。南面为彩绘、花窗装饰的门楼,其内侧匾额“婉约词宗”,是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隶书。
正厅归来堂有中年李清照的汉白玉雕像,跟想象中比较吻合。这位能饮酒、擅博弈、笑傲前辈名家的奇女子,定然英气逼人,眉宇间就该这样透着睿智、稳健。
归来堂匾额由赵朴初题写。 摄影 卢向前
归来堂与易安室的墙面、隔扇、屏风上,用淡雅的仕女画烘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