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位女首相”登场:高市早苗的“突破”与“延续”

高市的胜利,不仅没有让日本政治更稳,反而让其内部的保守结构更清晰地显影。这场被称为“历史性突破”的胜利,也让日本政治走向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胜选的高光到联盟的崩裂,再到仓促重组的政治交易,这场剧烈震荡揭示出日本政坛权力拼图的真实面貌——稳定从来不是常态,它只是各方势力在长期拉扯下暂时形成的平衡。
她的胜出,不仅因为政治身份,更因为熟悉日本政坛的规则。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程海琴
责任编辑:姚忆江
当地时间2025年10月21日,在日本众议院首相指名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自民党总裁高市早苗获胜,当选日本新一任首相。图/视觉中国
2025年10月28日的东京,赤坂迎宾馆外闪光灯交织。
上任不到一周的首相高市早苗,以“日本首位女性首相”身份,面对特朗普到访的第一场国际考验,也是新政府的一次公开“压力测试”。
就在一周前,10月21日,日本国会迎来历史性一刻——64岁的高市早苗在首相指名选举中正式当选,成为日本首位女性首相。
而她的上台,却并非在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发生。先是盟友公明党宣布退出联合政权;接着高市火速与日本维新会签署联合执政协议,开启日本战后从未出现过的“自民+维新”新体制。
这场突如其来的权力重组,让高市的“首位女性首相”身份显得格外复杂。它既被视为日本性别政治的一次突破,也是日本长期依赖派阀妥协与保守势力制衡的政治机制自然演化的结果。
10月4日,她在自民党总裁选举第二轮投票中以185票击败小泉进次郎,当选自民党总裁。这是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首次由女性掌舵。高市的胜利,不仅没有让日本政治更稳,反而让其内部的保守结构更清晰地显影。这场被称为“历史性突破”的胜利,也让日本政治走向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一方面,高市早苗象征着性别平权与政治革新的希望;另一方面,她的崛起也被视为自民党在保守体制下的一次“象征性更新”。
如今,日本政治同时面对内外两股力量的拉扯——外部世界在观察这位女性首相是否能稳住盟友关系,内部社会则在追问:在“突破”与“延续”之间,日本政治的惯性,是否能被第一位女性首相打破? 政坛权力的拼图
在日本政坛,高市早苗的形象总是充满反差:她是自民党中的右翼保守派,崇拜“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反对同性婚姻和已婚女性保留婚前姓氏的立法;但她同时又是电视节目主持人、重金属音乐鼓手、能言善辩的现代女性。
她的政治信条开始广为人知:“为了日本的现在与未来,自民党必须改变。我们将始终以国家利益为优先,并以平衡的态度治理国家。”
日本的政治运行遵循典型的议会内阁制,权力的核心集中在执政党内部。自1955年成立以来,自民党几乎未曾失去对政权的主导地位,它与佛教系的公明党结盟,构成了长期稳固的执政联盟。多数时候,日本政治运作逻辑几乎全被自民党垄断,“政权更替”只是自民党内部派阀之间的权力轮换。
高市早苗的胜出,一度被视为自民党延续长期执政格局下的一次“象征性突破”——直到联盟裂开。就在她准备迎接国会首相指名投票前夕,权力版图骤然松动——与自民党携手二十六年的公明党突然宣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