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信托转型期如何推进模式创新?西安这座科技之城有些新探索
一线调研|信托转型期如何推进模式创新?西安这座科技之城有些新探索
2024年12月20日 12:46
作者:
亓宁
西安是座科技之城。横亘古城千年的丈八路与瞪羚路、科技路、电子路纵横交错,共同为这个曾是十三朝古都的城市输送新鲜血液,一颗颗科创新星在这里冉冉升起。
打造“硬科技之都”,是近年来西安创新发展的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优质科教资源、特色产业结构构建起的护城河,金融机构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也起到关键作用。
从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到 人工智能 、 新材料 ,西安在科技金融方面有哪些“过人”经验?近期,第一财经记者在跟随中国信托业协会“媒体走进信托公司”调研活动中了解到,除了 银行 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政府引导基金,信托资金在助力西安创新成果转化方面也是一股重要力量。
身处转型过渡期,信托行业一方面面临营利双降的压力,另一方面亟须创新模式回归本源。在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刘峰看来,信托公司发挥制度优势,支持实体经济大有可为,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业务未来发挥作用的空间还很大,机构应该找到自身差异化优势积极探索,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培育新质生产力,信托能做些什么?
12月结束后,市场看到 比亚迪 全年销量突破400万辆已几无悬念。这将成为全球 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作为国内 新能源 汽车领域的领头羊, 比亚迪 不断打破纪录背后,是各大工厂的超强制造能力。2023年底, 比亚迪 西安 新能源 汽车项目基地在秦岭脚下的草堂科技产业园建成投产,这里是比亚迪规划产能最大的工厂之一,目前市面上销量最好的宋PLUS、秦PLUS、海鸥等车型,以及上市即热销的百万级新能源SUV仰望U8等,都从这里一辆接一辆走出去。
作为比亚迪的销售主力,王朝系列车型的命名本就与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记者在此次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在草堂基地建设过程中,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国投”)也出了一份力。
陕国投董事长姚卫东介绍说,草堂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是草堂园区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负责为园区内比亚迪汽车等优质企业提供配套服务,陕国投通过为其提供融资业务支持,间接支持了比亚迪汽车的快速发展。
如今的草堂科技产业园,已经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和动力 电池 生产基地,比亚迪在这里的年产量已经达到120万辆,极限年产能可达到150万辆到180万辆,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都以全面智能化实现了分钟级别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不仅是新能源汽车领域,近年来,西安在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 人工智能 、 新材料 等硬科技领域成果不断。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这背后是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以专注于 无人机 、仿真测试领域的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羚控科技”)为例,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团队出身于西工大国家重点实验室,10年来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如今已是国内领先的 无人机 行业发展平台。
尤其自2021年以来,在陕西省政府推动建立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支持下,羚控科技的资金来源更加丰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姚卫东说,在这个过程中,陕国投以自有资金投资的方式为羚控科技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如今,陕国投所持羚控科技股权已实现了不错的增值,企业也已将上市计划提上日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
当下,我国已初步建成包括 银行 信贷、创业投资、资本市场、政府引导基金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对三分类新规下的信托公司来说,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无疑是当下的必考题。
姚卫东说,最近几年,公司结合当地产业特点、金融生态圈,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上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比如,2022年11月,为了助力解决空天动力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陕国投以资产管理方式与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旗下投资管理平台共同参股了一只私募股权基金,以此间接支持新能源、智能科技、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应用等领域的“ 专精特新 ”“小巨人”等企业发展。
陕国投还联合海通并购资本,与陕西省引导基金、西安工业倍增母基金等共同发起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陕西秦创原产业并购基金。其中,陕国投自有资金出资5亿元,信托计划出资2.2亿元。
他认为,这一模式的创新探索,一方面是为了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望借此增强公司固有股权投研人才的培养,积累优质资产和项目资源,完善股权投资“募投管退”的流程体系。
转型空间巨大、任重道远,发挥制度优势是关键
2024年的信托行业,资产规模继续保持了稳步增长,到今年上半年末余额已增至27万亿元,超过2017年峰值时期创下历史新高,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但从盈利角度来看,行业依然处在转型阵痛期。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332.53亿元,同比下降32.73%;利润总额195.88亿元,同比下降40.63%。这也是去年行业盈利增速回温之后,行业再次陷入盈利负增长。
对此,业内分析认为,信托行业利润承压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信托业务收入的下滑和投资收益的缩水,前者与过去高利润率的传统业务减少有关。此外,步入创新转型深水区,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系统建设和团队人员配置成本也明显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净利润水平。
在机构层面,信托公司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短期内分化较为明显。其中,陕国投是为数不多能持续“双增”的头部信托。财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08亿元,同比增长12.15%;实现利润总额9.15亿元,同比增长14.40%;实现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14.49%。
机构表现为何能独立于行业趋势?可复制性如何?在调研座谈会上,姚卫东重点提到了三个方面:首先,作为上市公司和地方国企,陕国投高度重视风险防控,通过增加技术投入主动构建风控系统、加强集中度管理,严控资金池、非标融资、通道业务等,在房地产、城投平台等领域出险率较低;其次,公司不断强化清收能力,利用专业性盘活存量业务,化解风险;最后,公司积极探索业务创新,也为公司带来了较为可观的回报,实现了良性循环。
在他看来,不同机构间具体情况差异较大,但在三分类新规的新形势下,将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适度结合起来,是信托行业构建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大趋势,也是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服务实体经济更有效的形式。
他以陕国投助力西工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举例称,2023年以来,公司通过构建“慈善信托+ 知识产权 服务信托+产业基金”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意在实现研发资金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多元资金引入“三步走”的策略,用信托机制的优势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堵点和信息壁垒。
此外,在风险化解方面,陕国投也做出了新的尝试。2023年11月以来,面对东岭集团严重的债务风险,陕国投设计了“股权托管+服务信托+重整顾问”一揽子服务方案,即以股权服务信托破解实控人缺失问题、以财务顾问角色帮助制定破产重整与战投招募方案、以破产服务信托实现债权向信托收益权的转化,最终以时间换空间帮助企业恢复造血功能。
据记者了解,目前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已经成为信托行业普遍较为重视的业务方向。刘峰在座谈会上总结说,考虑到规模通常较大、周期普遍较长等特点,信托公司在风险化解领域有着天然的制度优势,目前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也已经涌现出了很多成功案例。未来,信托公司应该找准定位和自身优势,积极探索,一方面把制度优势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为公司拓展更为多元、更加稳定的利润增长点。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