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专机将起飞,没来中国却要去日本,两处“暗雷”中方必须警惕

博览历史
2025-08-28 19:2
·高管
0
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就在大家讨论印度总理莫迪是否会出席的时候,莫迪的专机宣布将在明天正式出国了。
这次, 他先暂时不去中国,而是直接去了日本,并准备与 日本 首相石破茂在东京签署有关稀土与防务的深度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登上专机
与此同时,菲律宾总统刚刚从新德里离开,而孟加拉国却突然向中巴开放战略性港口蒙格拉。
这一系列看似零散的动作背后,是印度在地缘棋局上布下的两处“暗雷”。
中方若掉以轻心,未来或将面临双重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莫迪 资料图
莫迪不是一个喜欢临时起意的领导人,他的每一个外交出访,都有清晰的战略意图和时间安排。
这次突访日本与其即将赴华出席上合组织峰会的时间高度重叠,耐人寻味。
印度 外交 秘书唐勇胜此时公开表示,印度与日本将在关键矿产领域建立“优先合作机制”,打造独立于 中国 之外的稀土供应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
这番话不是随口一说,而是紧扣当前全球产业安全与战略资源竞争的大背景。
就在三个月前,印度国内还因稀土出口问题发生了一次政策转向。
印度矿业部要求国有公司停止向日本出售稀土,只为优先保障本国工业用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稀土资源
而现在,印度却主动邀请日本投资本土冶炼厂,建立中游加工能力。
这种急转弯式的政策调整背后,是印度试图撼动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中游环节的主导地位。
过去,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稀土储量,更掌握着产业链中最关键的提纯与磁材制造技术。 印度想做的,不是从中国手中拿稀土,而是跳过中国,让自己成为全球第二个“中游枢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破茂和莫迪 资料图
此外,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26日报道,日本已经答应向印度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并承诺未来十年对印投资翻倍,金额高达68亿美元。 这个数字并不只是象征意义上的“意向书”,而是实打实的产业布局。
与此同时,印度在防务领域的操作更加隐蔽但杀伤力更强。
此次莫迪访日期间,印日两国政府可能会联合发表新版《日印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其中将首次明确提出由印度船厂为日本军舰提供维修服务。
这意味着,未来日本自卫队的舰船或将在印度洋悄然出没,打破此前对该区域的隐性限制。
更关键的是, 日印还计划将过去偶尔举行的联合军演制度化。
这不是简单的军事动作,而是一次防务姿态的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日本自卫队的舰船或将在印度洋悄然出没
日本还同意提供舰船维修图纸、工程师和零部件,为印度打造“亚洲造船维修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种合作在当前亚太安全格局中,无疑是对中国战略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而就在莫迪飞往日本之前,他在新德里接待了菲律宾总统马科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飞往日本之前在新德里接待了菲律宾总统
尽管外界对这场会晤关注度不高,但其时机和内容却极具战略意味。
菲律宾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摩擦不断,而印度此时主动拉拢马科斯,释放出对南海局势“插手”的信号。
与此同时,一个几乎被忽视的动态在孟加拉国悄然发生。孟加拉政府突然宣布,全面向中国和巴基斯坦开放其第二大港口——蒙格拉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加拉政府宣布全面向中国和巴基斯坦开放其第二大港口
这个决定直接打乱了印度对南亚的影响力布局。印度长期试图阻止孟加拉国向中方开放港口,担心中国海军进入孟湾甚至印度洋。
现在,这道屏障彻底被撕开,对印度来说是一次地缘重挫,而对中国而言,却是一次隐形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中、巴、孟三国早在几个月前就在昆明举行过一次副外长级三边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巴孟曾在昆明举行副外长级三边会议
那次会议虽然对外披露信息有限,但从结果来看,三国已经在战略港口合作上达成共识。
蒙格拉港的开放,意味着中国在印度洋方向的战略“缓冲区”正在形成,港口物流、能源运输乃至海军补给的安全性大为提升。
在这一系列外交操作中,印度展现出一种极强的“多线作战”能力。表面上,莫迪即将赴华出席上合峰会,似乎是向中方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为港口
而实际上,他在战略层面正悄然构建一张“制衡中国”的网络—— 以日本为科技支点,以菲律宾为区域支撑,以孟加拉为警戒底线。
更为复杂的是,美国与印度之间的博弈也在悄然进行。由于美印贸易谈判破裂,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高额关税,其中包括对印度购买俄油的惩罚性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和特朗普 资料图
莫迪此时选择先访日,再赴华,既是对美国的一种“软反击”,也是在中美之间寻找战略平衡的表态方式。
他选择不出席中国9月3日的二战纪念活动,也是一种微妙的政治姿态。
这场活动对中国而言具有重要历史与外交意义,莫迪却巧妙避开,只出席上合组织会议。这种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出于意识形态与国际舆论的双重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选择先访日再赴华是对美国的一种“软反击”
莫迪政府长期推崇印度独立运动中的“亲德日”人物钱德拉·鲍斯,并在广岛原子弹爆炸80周年之际公开谴责美国,为日本遇难者默哀。
这套“亲日叙事”在印度国内具备一定群众基础,也为当前的印日合作奠定了舆论氛围。
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中方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印度在稀土和防务领域布下的“暗雷”,虽然表面尚未引爆,但其破坏力已悄然积蓄。
稀土产业链若被切断,将直接影响中国在高端制造和新能源转型中的主导地位。而 印度洋一旦成为日印联合军演的常态区域,将对中国海上通道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一方面要加快稀土高端技术的自主化进程,巩固产业链完整性,另一方面也要在东海、台海方向做好军事部署,防范任何外部势力的借机介入。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深化与周边国家的战略合作,逐步破解印度所设置的地缘“包围圈”。
来源:日将宣布对印度“10万亿日元投资目标” 2025-08-26 22:00·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