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起畅通无阻的教育科技人才“传动链”
【庆祝澳门回归25周年】
◎本报记者 罗云鹏 龙跃梅 叶 青
12月20日,澳门将迎来回归祖国25周年。
25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与社会各界携手并进,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领域,澳门正逐步构建起一条畅通无阻的教育、科技、人才“传动链”,为澳门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近日举办的内地与澳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上,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及青年发展局代副局长蔡敏芝表示,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澳门积极构建与内地多领域多形式的交流合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未来,澳门将继续深化与内地的交流合作,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
教育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12月9日,澳门大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校区交地暨奠基仪式举行。该校区计划于2028年8月投入使用,增设医学院、信息学院、设计学院、工学院、交叉研究院及高等研究院。
澳门大学是澳门唯一一所国际化综合性研究型公立大学,实施国际化现代大学管理模式,致力于培养更多爱国爱澳人才,创造更多科技成果。
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在交地暨奠基仪式上说,该校区和现有校区将实行一体化管理,这是“一国两制”赋予澳门大学的独特优势。
宋永华非常关注高等教育在大湾区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大学、城市、区域共生共成长。高等教育促进区域发展,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也得益于强大的经济推动。”宋永华此前在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说,目前,澳门大学正与大湾区高校、企业在中药现代化创新、微电子领域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联合攻关。
无独有偶,今年9月,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在珠海开学。这是内地第一所澳人子弟学校,首批256名学生均为澳门居民子女。
濠江中学校长尤端阳曾表示:“希望将来学校不仅可以招收澳门学生,也可对内地学生开放,实现澳门和内地学生共处一校,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成为在一起幸福生活的‘琴澳一家人’。”
澳门大学、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正是澳门与内地教育合作与创新的生动实践。
相关数据显示,在教育方面,澳门2024年教育预算开支为141.3亿澳元;为打造澳门高标准教育体系,《澳门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21—2030)》《非高等教育中长期规划(2021—2030)》《澳门青年政策(2021—2030)》等相继施行。
科创合作赋能多元产业
近年来,得益于“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澳门持续加强与内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在科创方面的合作,为推动大湾区西岸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人才、技术和模式三大科技创新重要因素齐聚,才能在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及跨界合作上争取更大突破,落地更多、更丰富、更务实的合作成果,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澳门大学河套集成电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洋说。
时下,在33.3平方公里的澳门已崛起10所高等院校和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时间回到2023年5月21日,一颗名为“澳门科学一号”的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成为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的首颗空间科学卫星,也是国际首个低倾角监测低纬度地球磁场与空间环境的卫星。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可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澳门科学二号”卫星升空后,将和“澳门科学一号”卫星组成星座,形成全球第一个高精度地球磁场三维立体观测系统。他们正在横琴设立两个新的实验室,用来研究地球模型数据和地球磁场应用。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已有接近800家澳门科技企业选择在横琴注册,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活动正逐步成为推动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新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横琴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中心执行主任汪亚君眼里,未来更好的创新模式一定是政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一大批大型数字科技企业的浓厚产业氛围,已经为相关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以及人才培育提供了丰厚的生长沃土和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