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清史


描述

戴逸老师在85岁时曾直抒胸怀:“清史是我的专业,我毕生的精力贡献给它。
文章

清史是我理念之归宿,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
文章

分类

纂修

参与了《清史》的设计、立项、撰写、审改各个阶段的学术组织工作,并先后负责典志组、史表组、编审组、篇目组、文献组、出版组、秘书组的学术联络工作,以下是我对协助戴逸老师进行清史纂修的回忆。
文章

[8]徐浩、唐博:《用世界眼光纂修清史——清史纂修编译类工作述要》,《清史研究》2009年第4期。
文章

不久之后,《光明日报》约我撰写一篇《戴逸与清史纂修》。
文章

2004年清史纂修工作启动后,时间紧迫,人员众多,学术组织工作千头万绪。
文章

五、清史纂修工作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文章

[11]戴逸:《清史纂修审改工作会议讲话》(2009年11月16日),《清史研究》2010年第2期。
文章

戴逸老师非常重视审改工作,他在2009年11月发表了一次讲话,全面阐释了自己对审改工作的基本思路:“审改是清史纂修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目的就是要减少清史编纂中的差错,提高稿件质量。
文章

以上三项工作对于清史纂修整体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

学术调研为立项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责任制的建立完善了清史纂修学术组织工作的激励机制,而重大学术问题表述的规范化保证了清史纂修工作的政治方向。
文章

此后,经戴逸老师、李文海老师审阅修改,于2009年5月形成了《关于清史纂修中重大学术问题表述的意见》,其中包括十五个问题:清与明之间的战争性质、明清之际的降臣(贰臣)、反抗清朝统治武装活动的表述、康雍干时期经营边疆与统一多民族中国疆域的奠定、近代中国由于不平等条约等多种形式丧土失地的历史、关于现今已是周边邻国的清代藩属国的表述,以及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洪秀全、慈禧、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的评价等。
文章

从2008年12月份开始,清史纂修进入审改阶段。
文章

所谓“规范”,是指清史纂修应采取的说法,而不是该问题的最终学术结论。
文章

(三)形成关于清史纂修中重大学术问题表述的意见
文章

[7]李岚清副总理在清史纂修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也提出,要把清史放到世界历史的范畴中去分析、研究和评价。
文章

戴逸老师的这些设计确定了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内容,奠定了清史纂修的整体格局。
文章

《清代诗文集汇编》整理、出版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启动以来规模最大的文献整理项目,也是迄今内容最为丰富、涵括最为全面、卷帙最为浩瀚的断代诗文总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意义。
文章

三、清史纂修要有世界眼光
文章

[3]清史纂修工程正式启动。
文章

”[4]从此开始,戴逸老师不顾古稀之躯,日夜操劳,为清史纂修倾注了全部心血。
文章

清史纂修立项之后,戴逸老师迅速投入到对整体工作的全局设计之中。
文章

这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根据戴逸老师的设想,将清史纂修工程分解为主体工程、基础工程和辅助工程三大板块,形成“一体两翼”的总体构架。
文章

2006年之后,我开始协助戴逸老师摸索建立清史纂修的责任制。
文章

不过,这些工作还不够,清史纂修有很强的学术性,各个组成部分相互衔接连贯,又具有较严密的整体性。
文章

参加清史纂修的各级项目专家必须在每个层次、每个时段上全方位地提升责任意识,落实和强化责任制。
文章

清史纂修进入学术攻坚阶段后,更需要编委会进行整体统筹。
文章

清史纂修是学术性很强的文化工程,在建立激励机制时,应努力使之符合人文科学研究的规律。
文章

12月12日,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立,戴逸老师出任编委会主任,全面负责清史纂修的学术组织工作,几代学人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文章

2002年10月,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为组长,十五个部委和相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国家清史纂修领导小组成立。
文章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经过周密调查和审慎考虑,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批示,做出了启动清史纂修工程的决定。
文章

同年7月,国务院召集部分部委召开论证会,研讨启动清史纂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戴逸老师做了报告,要点如下:1.
文章

在此期间,清史研究所多次修改“清史纂修工作方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详细汇报编纂体例、编纂篇目、编纂机构、编纂经费、编纂人员等具体实施办法。
文章

戴逸逝世一周年丨马大正:戴逸老师与清史纂修工程戴逸逝世一周年丨马大正:戴逸老师与清史纂修工程马大正2025-01-2511:30
文章

研究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清史研究小组重回人民大学,改制成为清史研究所。
文章

1998年,教育部启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计划,2000年清史研究所入选基地名单。
文章

2024年1月24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清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8岁。
文章

“文革”期间,中国人民大学解散,教师分散到其他学校,郭影秋为了保存人民大学的清史研究力量,于1972年建议成立清史研究小组,暂时附设在北京师范大学内。
文章

清史研究所讨论科研规划,戴逸老师认为,修史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向国家申报纂修清史方案。
文章

适逢戴逸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合作推出系列纪念文章,怀念这位新中国清史学科的奠基人。
文章

[10]戴逸:《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文章

[4]戴逸:《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文章

[9]戴逸:《在清史编纂体裁体例座谈会上的讲话》,《清史研究》2003年第2期。
文章

本文刊于《清史研究》2025年第一期。
文章

为此,我们确定了11个调研题目,分别是明初修纂《元史》始末研究,清初修纂《明史》始末研究,《清史稿》修纂始末研究,20世纪国内已出版的通史类清史著作综述,1980年以来以俄文发表的清史研究成果综述,1990年以来以日文发表的清史研究成果综述,1990年以来以英文发表的清史研究成果综述,清史研究论文著作目录索引,国内清史研究队伍现状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清史研究领域硕士、博士论文(含未发表)及作者流向,第一期调研综合成果数据库。
文章

全面收集、整理20世纪国内学者清史研究著述目录,编制索引;
文章

根据戴逸老师的总体设计,我牵头组织开展了清史研究状况与科研力量的调研工作,包括全面了解国内清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动向和研究队伍情况;
文章

(一)开展对清史研究的学术调研
文章

[6]五套丛书的出版为21世纪清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扎实的资料基础。
文章

主体工程是指编写一部《清史》,约3000万字,要求观点正确、实事求是、记事翔实、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史料确凿,能够反映21世纪初期中国清史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
文章

与此同时,戴逸老师组织清史研究所同仁进行纂修《清史》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并着手起草纂修《清史》的工作方案。
文章

文献

“编译丛刊”成为了海外清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翻译出版的平台,立项百余项,出版近百种;
文章

工程

清史工程启动之初,戴逸老师就提出,清史编纂要有世界眼光,不能仅仅使用中国的档案文献和研究成果,从中国历史视角看待清史,还要利用外文档案文献和研究成果,从世界历史高度分析评价清史
文章

从2003年开始,清史工程编辑和出版五套丛刊,包括档案丛刊、文献丛刊、研究丛刊、编译丛刊、图录丛刊,共出版图书240多种,总字数超过20亿字。
文章

我们认为,责任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它关系到清史工程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并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清史工程,要做到责、权、利的有机统一。
文章

事件

2025-04-05

4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组织召开清史编纂座谈会,戴逸老师和李文海邀请季羡林、任继愈、王锺翰、朱家溍、蔡美彪、龚书铎、王晓秋、郭成康、马大正、朱诚如、成崇德等专家学者共商纂修《清史》大事,呼吁尽快启动纂修工程
文章

2018-10-25

2018年10月,新修《清史》送审稿完成
文章

2003-01-28

2003年1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南海紫光阁主持召开清史编纂启动会议,提出“编纂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
文章

其它

清史》成于众人之手,在纂修中对于同一问题难免会出现众说纷纭甚至相互抵牾的现象,作为一部完整的史书应做到前后一致。
文章

其它

全面收集、整理20世纪国内学者清史研究著述目录,编制索引;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