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里8万救命钱被冻结,“冻民”如何才能解封?

上观新闻

2025-11-20 14:26
·上海
·上观新闻官方网易号
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峰的老丈人突发脑梗。办理住院手续时,家人却无法足额缴纳5万元押金。并非是 韩峰 家里“揭不开锅”,而是在此一个月前,他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卖出一部手机。看似流程正常的交易,却因为收到的货款间接来自一名电诈受害者,韩峰的银行卡就被冻结了。
家里大部分积蓄都在卡里。站在医院付款窗口前,自称“冻民”的韩峰一时难以周转。
“ 银行卡 涉诈被冻结”并非个案。近日,河南一农户卖了100多吨小麦,收入28万元后账户被冻结;一位烟酒店主接到一笔10.89万元的白酒订单,发货后,连同调货的同行,双双被冻结银行卡……在媒体和相关部门的接力下,这些商户的银行卡最终被解冻。
像韩峰这样的遭遇,被认为是“善意第三人”,是指基于合法交易取得财产权利并受到法律保护的第三方。通俗来说,就是“不知情的无辜买家或卖家”。
记者找到数位“ 冻民 ”,他们无辜卷入了诈骗案或洗钱链条。他们中有的银行卡已经解封,但生活仍受到影响;有的还在与各方斡旋,想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尽快解冻银行卡。
那么,这些无辜者的利益该如何维护?如何在刑事追赃与保护善意第三人之间找到平衡?
交易4小时后被封
2024年9月,华南市民韩峰通过二手交易平台转卖了一台价值一万多元的手机。很快有买家联系他,爽快地答应了韩峰的出价,并表示希望线下交易。交易当天天气炎热,韩峰见到对方时发现对方的脸被口罩裹得严严实实。他猜测买家可能是“社恐”,没多想,拍了收货照片后,就将手机交给对方。
韩峰以为“钱货两讫”。不料4小时后,他的银行卡被冻结。这张银行卡是韩峰的工资卡,里面有8万多元,也是家里最主要的积蓄卡,平时家里吃穿用度都是通过这张卡进出。
韩峰询问银行,工作人员表示,银行卡是被异地公安冻结,很有可能是交易款涉及电诈、 洗钱 等。对方还告诉韩峰,他的卡属于“二级卡”,如果韩峰能够证明自己是“善意”的,那么就能更快地解冻。
韩峰查阅资料,直接收到受害人被骗资金的银行卡俗称为“一级卡”,可能面临名下所有银行卡、电子支付被限制使用等后果;资金再流转一次的银行卡称为“二级卡”,所受限制相对较轻。
他准备了在二手交易平台的沟通记录、交易时的照片等材料,递交给当地派出所,但没有等来解封。
其间,韩峰还在网上找到了附近街区有相似遭遇的3位卖家。韩峰联合他们,以再次交易为诱饵与买家联系。买家出现后,众人将他扭送至派出所。经过民警调查,“对方没有主观犯罪行为”,也就是说,这名买家是受害人之一,也是“善意第三人”。买家表示,买来的手机已经悉数转手无法归还。
韩峰原本以为的“钱货两讫”成了“钱货两空”。
为了解冻银行卡,他多次与公安、银行等部门沟通,提供了交易凭证等大量材料,一个月内去了不下15次派出所。他还联系到了冻结自己银行卡的西北某市警方。对方给出3个方案,等待、退赔,或亲自前往异地处理。“去了异地也是做笔录,很少有实质性的进展。而且我要上班,也没有办法去4000公里外的地方。”韩峰有顾虑:对方似乎就希望自己退赔钱款,“但我也是正常交易来的钱,为什么要让无辜的人受损失?”
原本网上银行就能完成的转账、明细查询等操作,被冻结后韩峰只能前往银行柜台办理。此外,新开银行卡、贷款等操作都受限制。为了应对日常支付需求,他出门时不得不带一些“久违”的现金。
去年10月,韩峰的老丈人突发脑梗,被送医救治。办理住院手续时,院方要求预缴5万元。可由于银行卡冻结,存在卡里的8万多元一分也没法用。他赶紧给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打去电话,对方表示无法解封,建议韩峰借钱过渡。“我都无语了。”韩峰和妻子站在医院付款窗口前,挨个给亲戚打电话借钱。
等老丈人出院后,韩峰通过“12389”“12337”投诉了相关部门。不久,西北某市民警给韩峰打来电话,他表示,作为上级机关来了解核实情况。几天后,韩峰的银行卡解冻了。
此时,距离冻结已经过去了4个月。
证明“善意”
至今,韩峰一家还没从银行卡冻结的余波中恢复。日常大额的转账等,还得到柜台上办理。他把自己的经历发在社交平台,引来不少人求助。
有人因卡被冻结,工资无法取出,只能打工资日结的零散工维持生计;有人因公司银行卡被冻结导致生意无法正常进行。“一位求助者是大型超市老板,因出售购物卡,整个公司账户被冻结。”
“已经帮助了五六十人了。”韩峰说。
不过,有些人因为“刷单”“跑分”(指利用银行账户代收款项赚取佣金的洗钱行为)或网络赌博,资金流水涉及到了电诈赌博等而被冻结银行卡,韩峰直言不讳:“这类冻结,无能为力。”他们并非“善意第三人”。
“善意第三人”相关案例中,往往出现至少两方受害者:一方是电信诈骗受害人,另一方则是被无辜卷入“洗钱”链条的人。
福建一位“片仔癀”药店店主陈杰也遭遇公司账户被冻结。今年4月,他的药店收到一张7.9万元的网购订单。交易结束后不久, 陈杰 药店的银行账户被冻结了。“生意都没法做了。”陈杰说。
陈杰在派出所报案才知道,7.9万元的货款来自一位外省电诈受害者,外省警方冻结了陈杰公司的银行卡。
陈杰面临证明自己“善意”的难题。他了解到,证明“善意”需满足亮点:一是对交易资金涉诈“不知情”,二是“合理对价”。
“我们是做正规生意的,‘合理对价’并不难证明。可我怎么证明自己不知情呢?”陈杰想不到办法,而工作人员一直在找陈杰交易时出现的纰漏,“他们说我们在做生意的时候没有核对打款人就是买东西的人,所以希望我们能够将钱退赔给电诈受害人。我真纳闷,来我们这儿买非处方药,我还要看人家身份证吗?而且对方解释是打款人是财务,我怎么可能会知道买家所谓的财务是受害人呢?怎么不去问问电诈受害人打款的时候为什么不核对清楚就打款?”
由于药店日常经营出现问题,为了不让损失扩大,陈杰和药店另外几名股东商量,退还药品成本以外的款项给受害人。不久之后,银行卡解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