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那个写信到中国的阿富汗女人,仍在书写阿富汗的一切



速读:如今,哈迪亚34岁,与她同龄的女性亲戚有个15岁的女儿,女儿最近刚刚订婚。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当她向私企递出求职申请时,最先收到的不是聘书,而是关于塔利班禁止女性在私企工作的消息。

“在报纸上写作对我而言,更多是一种抗议的目的,我不再是一个被击败的、孤独无助的女性,而是可以写作、记录和抗议:为什么一群男性可以剥夺一大群女性的一切?”

“我在想,不需要人们来对我说‘啊,你写得太棒了’,只要有限的一些人读了,并能感受到故事背后的痛苦,理解作者在谈论何种苦难,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欧阳诗蕾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田璐铭

责任编辑:周建平

2022年7月30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女孩们在一所地下学校上课 图/视觉中国

“我出生于1990年,当我向母亲询问我的出生日期时,她总以当年那些可怕的战事来推算。”哈迪亚·海达里写道。哈迪亚生于阿富汗东北部塔哈尔省的村庄,出生六个月时,她所在的村庄被火箭弹炸毁。如今,哈迪亚34岁,与她同龄的女性亲戚有个15岁的女儿,女儿最近刚刚订婚。

在轰炸机声、枪声和爆炸声中,哈迪亚幸运地平安长大。在父亲的支持下,她进入阿富汗的顶级学府喀布尔大学就读,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于喀布尔任地方治理专家。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再次掌权。得到消息时,哈迪亚正在工作。她和同事收起物品,走出办公室所在的总统府,再也没能回去。

从那时起,哈迪亚失业,回到家中做全职主妇。那是一段痛苦的日子,女性被禁止在政府工作。她只能在家洗碗、做饭,对着墙壁发呆。“我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在无意义的事务中度过。网络空间充满了恐惧和恐慌,人们写着亲人被杀、被囚禁和移民的消息。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硬着头皮尝试写作,有时只是坐着看家里的墙壁。”哈迪亚向《南方人物周刊》回忆。

2022年,哈迪亚找到了一份私立大学的教职。仅过了一个学期,她又失去了这份工作——塔利班宣布,对女性关闭大学。当她向私企递出求职申请时,最先收到的不是聘书,而是关于塔利班禁止女性在私企工作的消息。

2024年,哈迪亚向“正面连接”的作者洪蔚琳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在这篇引发众多中国读者关注的报道中,她讲述自己的失业,讲述更多阿富汗女性的遭遇:与工作一同失去的,还有阿富汗女性的自由权利。女性读完小学后进入中学进修变得毫无可能,为女性开设的秘密学校也备受打压。没有男性监护人时,女性无法出行72公里以上的距离,也不能走进家附近的公园。

报道发布后,一家中国的出版机构与哈迪亚签下出版合同。2025年,哈迪亚在中国首发自己的新书《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书中,她用18个故事写下自己的遭遇,也写下身边女性痛苦或幸福的经历。书中的许多篇幅与爱情相关,她努力在叙述苦难时,让文字带上一点希望。

《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有光

哈迪亚靠当记者的微薄稿费维持生活。在2025年9月18日发布的报道中,哈迪亚写到,她在大学一年级时使用过的一本统计学教材,于8月28日与其他678本大学教科书一同被塔利班禁止。其中,超过140本仅仅因为作者是女性而被禁。她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阿富汗女性的状况,“我不知道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能有多大用处,但对我来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是重要的。是人在乎彼此。”

如今,哈迪亚已和家人离开阿富汗,来到巴基斯坦生活。依靠出版社预支的版税,她拥有了足够的资本,已将移民的计划提上日程。她想要继续读书,获得博士学位,也想把英语学得更好。

有亲戚家的女孩问,怎样才能成为作家?她回复了每一个女孩的问题。她的回答很明确:“一定要继续学业。”

哈迪亚·海达里 图/受访者提供 罩袍下的眼睛

南方人物周刊: 在《一个阿富汗女人的来信中》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故事。爱情在阿富汗女性的生活中占了多大分量?为何选择爱情作为书写的重心?

哈迪亚: 几年前,当我滚动浏览Instagram页面时,我在想,如果我不在阿富汗,那我在社交媒体上将会遇到什么样的内容?我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如此多负面、令人绝望的新闻包围。那时,我每在Instagram上看到一个好消息,紧接着就会看到一个让我心颤的可怕消息。这让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以咀嚼痛苦、政治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为工作的作家或记者,我该说些什么才能让人感到些许宽慰?

我努力让文字在叙述苦难的同时也带上一点希望。现在,当我写故事时,我专注于思考:苦难如何才能有一个尽头,至少能让人感到自己的生命没有白白消耗?一个人要在一生中做些什么,才能说“我的人生没有虚度”?

我的内心回答:“一个人只要真实地体验过爱,哪怕非常短暂,他就能将那份美好的感觉珍藏在心底的一角,并在人生极其艰难的时刻,依靠那份温暖的回忆寻求庇护。”

就这样,我将阿

主题:工作|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