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价助手”任性改价:平台算法不能一手遮天
“算法之手”不应该取代无形的市场之手,越俎代庖拿走本应属于商家的自主定价权,伤害了市场交易原则。作为中介方,平台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向商家提出价格“建议”,是否采纳,应由商家最终决定。平台为了竞争,也可以用自己的钱给用户发优惠券,而不是强制商家调价来慷他人之慨为自己牟利,以算法之手在市场上一手遮天。
国庆中秋假期到来,旅游市场繁荣。据《经济参考报》报道,酒店客房的房价变得“捉摸不定”,这让一些消费者与商家不爽:有消费者在旅游预订平台订房时发现价格“忽高忽低”,“一查就变”,感觉被“大数据杀熟”,有时候不同平台上的同一家酒店也会“商量好似的”一起涨价;商家也觉得“亏了钱”,因为客房价格会被平台方“悄悄修改”,出现了“莫名调整”的现象。他们也对平台方的“调价助手”无可奈何。
价格信号反映供需变化。国庆春节假期是外出旅游的高峰期,价格波动本身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结果。消费者希望货比三家,找到更便宜划算、符合出游预算的酒店;商家也会根据预订量来调整价格,希望在这个黄金窗口实现盈利的最大化。在此期间,无论是消费者“捡漏”还是商家“赚了”,都是供需结构实现均衡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除非出现“强制退房之后涨价”这样有违契约精神的行为。
“调价助手”是商家入驻各大预订平台之后的产物,而各大平台本身的性质则是交易的中介:消费者透过这些网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