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字节Seed员工多次泄密被开除!科技公司的秘密,到底有多值钱?


速读:字节Seed员工多次泄密被开除! 当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 其中提到,有10名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的员工,因违反公司《员工行为准则》和公司信息安全制度,受到公司处罚。 几个月前,小米公司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为泄密被开除。 近年来科技公司因泄密被通报的情况似乎不鲜见。
2025年11月18日 21:25

把握尺度、谨慎发言。

贪腐之外,互联网公司的另一个危险关键词开始走入聚光灯下——泄密。

日前,时代财经获悉,字节Seed研究员任赜宇因多次泄密而被开除。据知情人士透露,任赜宇被辞退的原因是多次接受咨询机构的付费访谈,泄露商业保密信息。

近年来科技公司因泄密被通报的情况似乎不鲜见。几个月前,小米公司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为泄密被开除。此前,也有其他科技大厂传出过类似通报。

(图源:图虫) (图源:图虫) 若隐若现的红线

近几年,互联网上时不时能看见互联网大厂对泄密员工的通报和惩罚。

在任赜宇被通报之前,字节发布过一则“违反信息安全制度”案例通报。其中提到,有10名违规参与外部付费访谈的员工,因违反公司《员工行为准则》和公司信息安全制度,受到公司处罚。

9月,前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被通报泄露公司机密信息,且存在利益冲突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而受到辞退处分。

去年,据媒体报道,快手内部发布的一则处罚通报显示,快手原财经线/商业分析部某员工利用职务便利,多次查询并下载公司业务数据,并在接受外部访谈的过程中将上述数据外发或透露给多家外部咨询公司,以此获利。为此,快手对这名员工的行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同时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全名实名通报、取消全部长期激励、取消绩效奖金、列入阳光诚信联盟失信人员名单、永不录用。

2023年,小米集团在一则声明中提到,当年11月和12月,小米汽车部三名前员工于在职期间,以收取“咨询费用”为目的,未经许可擅自参与外部券商、投资机构组织的所谓“小米汽车研讨会”,臆造传播大量错误、不实信息,严重误导市场、扰乱小米汽车正常业务开展。通报显示,小米集团已对其做辞退处理、永不录用,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泄密的代价并不小。

从前述通报不难发现,辞退已经是最基础的惩罚,辞退之外,泄密还可能会导致员工被纳入行业黑名单。

更严重的行为可能会触犯法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不为公众所知,有现实或潜在的商业价值,且公司对其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的信息,就可以被视作商业秘密。”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告诉时代财经,如果实施相关侵权行为,并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相关人员可能会构成侵害商业秘密罪。“目前司法解释将造成权利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三十万元以上定义为重大损失。”他指出。

一个事实是,行业内的信息不全是秘密。一边是作为从业者的合理行业交流,一边是互联网大厂越织越密的合规网络,商业秘密和行业交流之间的尺度不好把握。

在任赜宇事件发酵初期,曾经有观点认为,任赜宇从Seed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其在知乎上做的一系列技术分享。但据接近字节的知情人士透露,任赜宇的泄密行为是由于多次接受咨询机构的付费访谈,泄露商业保密信息,这与其在知乎公开的信息无关。

在游云庭看来,司法实践中真正踩红线的场景包括从公司下载大量含商业机密的内容到个人设备,破解公司不能向外部发送信息的设备等。

互联网分析师张书乐则指出,员工可以进行行业交流,但其交流内容不应涉及公司尚未公开的产品、技术方向或战略布局,甚至是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参数。“当然,受命于公司,主动对外剧透一些公司审定的内容,作为营销,则无任何问题。”他表示。

在张书乐看来,做好员工培训,明确可交流内容的边界,标注各种可能引发泄密的行为,并将国外大厂的相关案例作为镜鉴,可能是企业接下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国外互联网大厂运行时间足够久,让他们可能出现的泄密问题几乎包括了各种可能,其管理制度也逐步因为事故而完善,这些都可以通过内部警示教育和案例分析,得到更快更深入地贯彻。”他表示。

秘密,有多值钱?

为什么近几年,互联网大厂的泄密事件频出?

“中国互联网大厂虽规模庞大,但发展时间较短,内部部分制度尚未完全落地,更多停留在纸面。”张书乐认为,这一现状叠加部分中高层习惯通过“内部信外发”等“剧透”方式刷存在感,成为泄密事件频发的底层原因。“这也是互联网大厂文化带来的营销隐患,这让其员工的保密意识一直不强,而把泄密当做剧透。”

除去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部分企业制度落地不足等因素,交换信息获取利益或许是类似行为的重要诱因。

主题:通报|泄密|信息|员工|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