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跳出战争恶性循环:和平军事学如何引领“非战”艺术



速读:军事是为国家安全与利益服务的,战争与和平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安全与利益的两种方式,围绕和平变迁来获取安全与利益的军事学说即为和平军事学。 2025年8月20日,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举办在即。 恐怖主义、病毒、网络病毒、环境破坏、次生灾难也在全球化浪潮中形成危害世界的公共安全威胁,成为新的共同生存安全挑战,并快速上升到不亚于战争破坏的危险程度,从而把国家利益分为共同利益和排他性利益两个部分。

军事是为国家安全与利益服务的,战争与和平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安全与利益的两种方式,围绕和平变迁来获取安全与利益的军事学说即为和平军事学。

中国作为防御性国家的代表,在经历无数战争洗礼之上孕化出丰富的塑造和平、治理和平、管控危机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倡导和平军事学,优先选择武装力量的和平运用,来塑造平等互利的建设性的世界军事秩序。

南方防务智库特约研究员 林东

责任编辑:姚忆江

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世界军事站在十字路口。随着世界进入大变局历史关头,世界军事理论也面临大变局的历史要求,是回归冷战抑或世界大战的旧衣钵,还是发出军事文明进步的新声?

和平军事学是旨在塑造和平、治理和平、管控危机的新型军事学说。它站在战争的对立面,主张民族国家间超越对抗,通过运用武装力量治理暴力冲突,推动和保障积极的和平变迁,在实现自身安全与利益的同时,也促成地区与全球稳定和共同发展。

2025年8月17日,从北京景山公园俯瞰紫禁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空中梯队彩排飞掠天安门上空。(视觉中国/图) 呼唤和平军事学,跳出战争恶性循环

古今中外军事理论都以进攻与防御的主旋律展开,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主体是战争军事学,服务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安全这个首要需求,但和平与发展主潮流拓展了安全利益,同时改变生存安全的范围和环境,出现战争军事学诠释不了,也应对不好的理论困境,从而要求军事理论打开服务发展安全、再造生存安全的历史新窗。

全球化浪潮下,国家利益拓展,国家安全的重心从生存安全转向发展安全,防御理论外延并不能解决海外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软肋。

为解决海外安全问题,对奉行进攻性政策的国家来说,就是实行海外驻军、航母耀武并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以担当保护国为利益交换,以共同防御为名,牺牲驻在国的主权。

随着发展中国家主权意识普遍觉醒,捍卫领土主权的意志与能力上升,霸权国靠驻军和武力来维护海外安全的成本攀升,并不时受到抵制,已非长远之策。而对奉行防御性政策的国家来说,更是面临军队走出去防御领土主权的悖论。

战争军事学是建立在领土主权之上,以国土防御为基盘,对海外安全的保护,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行动上就受自身政策限制,也受国际误解,为避免与利益所在国的领土主权矛盾,只能浅尝辄止,即便租用海外军事基地也是零散状态,孤悬海外,难成体系,甚至孤立无援,导致远海防卫发展不起来,海外安全风险与日俱增。

恐怖主义、病毒、网络病毒、环境破坏、次生灾难也在全球化浪潮中形成危害世界的公共安全威胁,成为新的共同生存安全挑战,并快速上升到不亚于战争破坏的危险程度,从而把国家利益分为共同利益和排他性利益两个部分。

排他性利益的维护具有对抗性质,这就是为什么一国军事实力增长总是引发邻国紧张,这就出现经济上相互依存但军事上相互怀疑和敌对的矛盾,导致周边邻国经济依赖新兴大国,安全依赖美国的怪象。而共同利益的维护则是非国家间对抗性的,因而不在国家间军事对抗范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