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长情“陪跑”助力科技创新崛起
耐心资本长情“陪跑” 助力科技创新崛起
2025年11月22日 02:21
作者:
郭婧婷
从实验室成果到市场的商业化飞跃,是科创企业最艰难的“死亡之谷”。如今,这一过程正得到耐心资本的有力支撑。以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 保险 资金等为代表的长期资本,通过“投早、投小、投长、投科技”的模式,为科技领域的关键创新“雪中送炭”,成为助推中国科技“硬核”崛起的坚实力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专章部署。在此背景下,“十五五”时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受访人士表示,尽管当前仍面临国有资本考核短期化、 创投 基金退出难等挑战,但通过改革考核机制、引导长线资金入市等举措,有望进一步释放耐心资本的活力,为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 商业航天 等战略赛道提供坚实支撑。
因势而动:耐心资本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1月20日, 母基金行业垂直资讯平台——FOFWEEKLY发布的《LP(有限合伙人)全景报告2025》提到,当前我国私募股权市场资金端结构已经完全改变,在政府国资主导体系下,资金诉求已经完全从市场化财务配资转向更偏国家战略和科技引导属性。
作为耐心资本“国家队”,政府引导基金近年来持续发力,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2025年10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发起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首期募集规模达510亿元,重点投向 人工智能 、 量子科技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前沿领域。
地方政府也积极跟进布局。例如,2025年7月,上海市提出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投资。2024年9月,湖南省设立金芙蓉基金,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约3000亿元基金规模。2025年10月27日,湖南省财政厅宣布,目前金芙蓉基金已投资一批智能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优质企业。
在顶层设计层面,国家不断强化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金融支持。要求统筹运用股权、债权、 保险 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2025年7月29日,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 新型工业化 的指导意见》中,强调引入长期资金和发展耐心资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耐心资本的体量不断壮大。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只,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剔除PPP基金后,产业类和 创投 类引导基金数量为2023只,总目标规模为10.39万亿元,已认缴规模6.44万亿元。
保险 资金作为典型的长期资本,也在积极布局科技创新领域。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大关,“十四五”期间,全行业累计提供科技活动保险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
全程赋能:从实验室到龙头的“资本陪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通常具备技术迭代快、研发周期长、早期风险高等特点,其成长过程尤其需要能够穿越周期、深度赋能的耐心资本进行全程“陪跑”。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记者表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通常面临三大关键资金瓶颈期:一是“死亡谷”阶段,即产品刚走出实验室,收入尚未起量;二是中试/小批量阶段,需要持续投入工艺、标准与供应链验证;三是颠覆性技术“0→1”阶段,现金流为负且传统抵押物缺失, 银行 与短线 PE 不愿进入。
银诺医药的发展历程是耐心资本全程赋能的典型案例。成立于2014年的银诺医药是一家专注于代谢性疾病领域的生物医药公司。2025年1月,公司自主研发的,被称为“国产司美格鲁肽”的依苏帕格鲁肽α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在资本助力下,2025年8月15日,银诺医药正式登陆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银诺医药成功上市的背后是四轮累计超15亿元的阶梯式资本助力,主要投资者包括华创资本、KIP、同创伟业、兰亭资本等机构。从早期研发到关键的全球三期临床,再到cGMP生产基地的建设,每一轮融资都精准地推动了其核心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
对于尚处于成长期的“小巨人”企业,应该如何评判其价值?专注于新三板和北交所投资的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向记者提出八大维度:所处行业是否是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的;是否拥有较高技术壁垒;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独特性;企业是否在未来五年内具备高成长性;在治理结构方面,企业对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的激励机制的安排;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管理团队的认知、激情、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企业未来的战略规划。
“科创领域的长期战略落地,往往伴随着清晰的阶段性成果。比如 半导体 设备板块,AI 驱动的扩产需求会前置带来设备订单,订单确认快、现金流稳定,往往几个月就能体现业绩反馈,既契合长期国产替代战略,又能实现中短期收益。”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进一步指出,“优质科创企业的短期业绩回升会快速传导至资本市场,例如现在市场上优质的科技公司普遍都有着上百倍的市盈率,二级市场投资者可通过交易直接获利,一级市场早期进入机构也能通过锁定期后的退出机制获得可观的账面回报,长期战略与中期收益自然能得到平衡。”
破解“不敢投”:耐心资本呼唤长效机制
尽管耐心资本的力量正在显现,但要构建真正滋养创新的金融沃土,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宝晓辉看来,尽管政策不断引导国资、长期基金等 “长钱” 入场,但国有资金受短期保值增值考核限制,难以完全发挥长期资本作用。
哈尔滨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庆多也观察到,当前不少政府及国有母基金普遍沿袭传统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范式,过度强调年度收益率、IPO数量等短期显性指标,而忽略产业链构建、技术攻坚等长期政策目标的量化评价。
如何破解资本 “不敢投、不愿投” 的痛点?宝晓辉建议,应着力推动考核机制改革与长线资金引导两大举措:一方面应改革国有资本与政府基金考核体系,调整考核权重结构,降低短期收益占比,将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的项目数量、金额占比纳入核心考核,明确长期投资认定标准,将投向 半导体 、 工业母机 等战略领域的资金,与 举牌 央国企的资金同等纳入长期投资范畴,不考核短期市值波动,同时延长投资回收期限;另一方面应优化长线资金入市环境,吸引养老、保险资金精准流入,进一步放宽股权投资比例限制,延续险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政策,监管层可以针对 半导体 、高端装备等特定硬科技领域,单独设定更高的股权投资集中度上限,细化硬科技赛道专项额度。
柏文喜则建议,在考核端,可在国有金融机构推行“5+2”年滚动考核与“回溯免责”,允许对失败项目做差异化减值,避免“刚性兑付”式追责;在市场端,壮大市场化 CVC、并购基金和二级份额基金(S 基金),形成“IPO—并购—S 基金—回购”梯次退出,缩短账面滞留期。
受访业内人士预计,因技术壁垒高、产业链带动性强、战略意义重大,下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高端装备与精密制造(如 工业母机 、 机器人 )、前沿 新材料 (如 碳化硅 、 氮化镓 )、 商业航天 与 低空经济 以及生物制造等硬科技赛道将成为耐心资本重点布局的方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