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

“我的敌人”不等于“真理的敌人”。
“很多人习惯把意见不同的人上纲上线,变成‘抽象的敌人’,于是对话完全中断。而普鲁塔克提醒我们:敌人只是你个人的敌人,这样的人可以存在,甚至能让你获益”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
发自:浙江温岭
15岁学习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时,仲树没想到,这会成为她后来翻译普鲁塔克的引子。初读普鲁塔克时,她是一名语言学习者,像钻研文言文一样,她不带任何目的地钻进了两种语言的时态和变格,并不理解那些文字背后的哲学意涵。
古希腊语学到第四年,有一次在课堂上,仲树照旧和同学们阅读原典,却被老师问道——“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是什么?”所有人都语塞了。“那个问题挺震撼的,之前我从没考虑过语言背后的载体可能是整个古典哲学,我们当时只是看到稻草堆里的每一根草,却没退后一步看看整个稻草堆有多宏大。”后来回想,这算是她以哲学为志业的起点。之后,她入读哲学系,现系美国波士顿学院政治哲学博士候选人。
对于哲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普鲁塔克是一位绕不开的重要人物。他是罗马帝国时代杰出的希腊知识分子,他的作品《希腊罗马名人传》在文艺复兴时期重回西方学术视野,成为希腊与罗马文化融合的象征,蒙田、莎士比亚和卢梭更是对他推崇备至。而就像仲树在2025年7月出版的《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一书的译者序中写的一样,“蒙田在书中共83次提及‘普鲁塔克’之名;莎士比亚在普鲁塔克笔下的人物中,提炼出其‘罗马剧’中两个恒久的悲剧母题——英雄性格内在的矛盾与动荡、个体与社会主流之间的激烈冲突;对卢梭而言,普鲁塔克是其童年时阅读的第一位作者,也是暮年不断重读的作者,更是唯一一位每次阅读都带来新启发的作者。”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选译自普鲁塔克的《道德论丛》,收录了《如何不令人生厌地自我赞美》《如何区分真朋友和谄媚者》《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论心灵的健康》等篇目,共11篇。该书责编廖玉笛初识普鲁塔克也是通过仲树主持的播客“独树不成林”,“普鲁塔克关注的问题偏比较伦理学层面,不那么抽象,他会写如何分辨真朋友,告诉我们如何交友——这些问题亘古不变,现代人也会想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很有当下性。”
“选择翻译普鲁塔克不是因为一时的机缘,我希望这些作品能成为我世界观拼图的一部分——它必须能代表我认同的哲学方式,也正因如此,我拒绝了很多出版商希望我写‘心灵鸡汤式’的哲学书的合作机会。”2025年春天,收到廖玉笛的翻译邀约时,仲树正面临一项抉择。这之前,她因前夫出轨陡然陷入“愤怒前妻”的身份,学术和生活也不得不因接踵而至的麻烦而停摆。
播客“独树不成林”也诞生于那时。“因为我私人生活的全面崩塌,我被迫把思考带入公众生活:录播客,写国际新闻,写小文章,在瑜伽馆擦地赚钱顺便练瑜伽。”时至今日,“独树不成林”收获了逾40万听众,共产出15期与普鲁塔克有关的节目。廖玉笛也是这档播客的忠实听众。
仲树很快答应了廖玉笛的翻译邀约。一个月后,廖玉笛收到仲树发来的译稿,她说这是自己编辑生涯中遇到的行动最快的译者。对仲树而言,阅读和翻译普鲁塔克是她将自己拽回日常生活的具体抓手之一。那阵子她摇摆于是否反诉前夫,“想要正义得到施行、坏人罪有应得是很常见的心理对吧?但现实层面,我已经背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