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能生成一切的时代,我们为何还要笨拙地「写作」?
当「效率」失效,人类用文字确认存在。
作者| 郑玄
先问一个问题: 2025 年 9 月 19 日这一天,你在做什么?
请不要急着划过,花点时间回忆一下。我相信如果不是特意翻看日历或手机相册,绝大多数人的大脑里是一片空白。而这种虚空感让人心生寒意——我们明明活过了那一天,呼吸过那 24 小时的空气,但在记忆里,它却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那天我在做什么?翻了手机相册和微信聊天记录,我找到了答案。那天是个周五,我前一天晚上刚从深圳飞回北京,当天却要六点起床,迎着北京三环的早高峰,去参加一场持续一整天的培训活动——这是一个稍微有点特殊,但也还算是日常的日子,但如果不是被人问起,我发现对于那一天的记忆竟然已经开始褪色。
当我走进上海鲁迅公园。置身于首届「小红书文学节」的现场,看到那个巨大的世界时钟装置时,一种强烈的反差击中了我——那个对我来说普通而正在被遗忘的 9 月 19 日,竟然在世界的其他角落, 在无数个体的生命里,以如此多样的形态存活着。
这不仅是一场文学的聚会,更是一场关于「记忆」的抢救行动。
今年,小红书发起了第二届「身边写作大赛」,并增设了一个特别单元——「世界的一日」。这个概念并非凭空而来,它是对 89 年前那场伟大文学实验的致敬。1936 年,大文豪茅盾联合《大公报》发起了「中国的一日」征文,试图记录下那个动荡时代里中国的切片。而 89 年后的今天,小红书将这个切片放到了全球的视角下,邀请全世界的普通人,用各自的母语,记录下 2025 年 9 月 19 日这看似平常的一天。
在这个深秋的上海,我作为一名观察者,也作为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潜入了这场名为「文学节」的社区实验。我想探寻的是:在短视频和直播占据主流的今天,在 AI 似乎能代劳一切的时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笨拙地用文字去记录生活?一个互联网社区,又为何要费尽周折,去打捞这些看似无用的「记忆碎片」?
01
世界的一日:当「宏大叙事」
撞上「二手挤奶器」
走进文学节的现场,最先给我视觉冲击的,是一个直径 7 米多的巨大世界时钟装置。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来自全球各地的投稿坐标。
站在这里,我看到了一种 令人震撼的「折叠感」。
在「世界的一日」这个单元里,9 月 19 日这天发生了什么大事件?根据小红书身边写作大赛发起人夏美的讲述,如果我们翻看新闻,会知道那一天很「不平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白宫正在直播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大幅改革 H-1B 签证,无数人的命运因此改写;与此同时,大自然也在宣泄愤怒,中国南部沿海三场台风过境,而孟加拉国正在遭遇洪水,有人正通过微弱的信号试图解救被困的孩子。
这是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世界的一日」,惊心动魄,充满动荡。但在小红书的这 4000 万字投稿里,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幅面孔——那是一幅由无数普通人的悲欢拼凑成的浮世绘,微小,却同样惊心动魄。
我读到了那篇获得全场大奖的作品《交易成功,五星好评》。作者吕坦坦是一位新手妈妈。9 月 19 日这一天,世界依然在转动,而她的世界却聚焦在一个二手的电动吸奶器配件上。她不仅是在卖一个闲置物品,更是在通过这一次交易,审视自己作为母亲的困境。
她在文中用了一个极具穿透力的字——「恼」。那种因为琐碎育儿生活对自己产生的恼怒,那种东亚家庭里隐秘的张力,被这个字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交易完成,对方发来「五星好评」时,这意味着另一个母亲的痛苦得到了短暂的缓解,也意味着母亲与母亲之间,完成了一次无声的意志与精神的传递。
这是宏大历史缝隙里的「母职叙事」,它不关心总统的签字,只关心另一个母亲能否在深夜顺利吸出母乳。
我还看到了来自广西桂北小镇的 70 岁阿姨肖大妹。她一生务农,磨了 20 年的豆腐,那是「民间三苦」之一的职业(注:另外两苦是撑船和打铁)。在丈夫离世、身体垮掉的低谷期,她拿起了笔,开始用绘画和写作创作自传。在文学节现场,主办方甚至把她的缝纫机和画作搬到了展区。这位阿姨方言在台上说:「我要向世界白纸黑字地证明,我是怎样活过的。」
那一刻,台下响起了掌声。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特殊的文学节。因为它不仅属于作家,更属于所有的作者和读者。」 他提到了本雅明关于「讲故事」的论述——人类围着篝火相互讲述,这是古老的传统。
在现场,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篝火」的温度。
这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小红书作为一个社区的力量。过去我们谈论 UGC(用户生成内容),往往关注的是流量、是种草、是转化率。但在「世界的一日」里,我看到了数据的另一面——那是「人」的具象化。
当 2.7 万篇投稿、4000 万字汇聚在一起时,它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库,而是一部活着的当代生活史。就像夏美所说,这 4000 万字相当于 53 部《战争与和平》。这其中有在珠江新城 CBD 楼下抽烟、给自己打气要拨通下一个骚扰电话的销售员;有在意大利公园里,看着孩子递过一片落叶,思考代际命运的异乡人 Ale;有开着面包车、经营着纸钱生意,被称为「天地银行行长」的 90 后潮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