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的2024年度书单
梁祝故事究竟发生在哪里呢?个厂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来梳理相应史料。他将两个发源地的说法分别称之为四明系和毗陵系。
韦力
责任编辑:刘小磊
《鲁迅的美术课堂》,萧振鸣著,青海人民出版社 2024 年 10 月
此书为“鲁迅与国民人文素养系列读本”之一,作者萧振鸣为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常年致力于与鲁迅相关的研究。本书专门谈鲁迅对中国美术史的传承与影响。作者认为,鲁迅以文学成就名世,成为一代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白话小说、散文和杂文是新文学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百年来中国文化之瑰宝。作者说,鲁迅之所以成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懂得美术是重要原因之一,作者给出的理由是,无论小说还是散文,无论杂文还是诗歌,鲁迅都深深地受到美术的影响。
作者认为,中国美术发展至清末日渐委靡,只有少数画家在中国传统美术基础之上有所继承和发展,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更使得中国美术与世界隔绝,这个时期的中国美术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最低潮,而鲁迅一生的美术活动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特别是他对中国版画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鲁迅去世后的抗战延安等时期的版画继承了鲁迅倡导的美术思想,在中国革命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鲁迅早在1903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到中国美术的靡弱现象,感叹中国艺术的停滞不前,1908年,鲁迅在《科学史教篇》中又论述了科学与美术艺术的关系。
作者对鲁迅在美术史上的贡献以及相应地位作出了四点评价。
首先,他认为鲁迅是美术教育的先驱,因为鲁迅在1912年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室第一科科长,按照教育部分科规程,鲁迅的业务范围是主管博物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美术馆和美术展览会,以及文艺、音乐、演艺、调查和收集古物等事项,鲁迅极力赞同并践行蔡元培提倡的美术教育观点,除了举办讲座、撰写文章外,还积极参与筹备历史博物馆、京师图书馆的建设。
其次,萧振鸣认为鲁迅是美术收藏家。他讲到了鲁迅从1912年5月到北京后开始大量购买金石、汉画像、瓦当拓片和画谱、画册等美术类书籍,鲁迅收藏的中国现代版画有两千多幅,外国版画近两千幅,还用这些藏品举办展览会,并以外国优秀的版画为范例,指导青年进行木刻创作。
第三,萧振鸣认为鲁迅是美术设计师。他首先提到1912年鲁迅受北洋政府教育部委托参与国徽图案设计,并执笔国徽说明书,1916年12月又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还亲自设计一些图书封面。作者认为,鲁迅的书籍装帧设计在整个民国书籍装帧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为鲁迅对出版装帧设计一向重视,无论是封面、版式还是插图,无不精通,所以作者认为鲁迅的设计堪称书中上品。
第四,作者认为鲁迅是新型版画的倡导者。1931年鲁迅曾请日本教师内山嘉吉为中国青年版画家开办木刻讲习班,以此作为中国新型版画的开端,他还多次举办版画展览,支持和指导十余个美术团体编辑出版中外美术书刊几十余种。所以作者说,鲁迅倡导的中国版画是中西美术结合的典范。
本书作者根据所藏资料以及鲁迅博物馆的文本资料,选取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以此来论述鲁迅在美术史上的贡献,这正是该书的独特之处。
《书林清话笺证》,任莉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4 年 5 月
目录、版本学合称文献学。早在宋代,目录之学已趋成熟,但版本学却远远落后于目录学,至清代方成为成熟的学科。清代有两部重要的版本学名著,一是钱曾的《读书敏求记》,二是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如果从完整性的角度将两书作比较,产生于清末民初的《书林清话》更为完善。
从清代开始,版本学逐渐从目录学中独立出来,其标志性代表作品就是《书林清话》,这部书对构建中国版本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学问如积薪,后来居上,尽管该书有着版本学的开拓之功,但随着现代学者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该书有着诸多可商榷之处。然而这样的商榷显然是用现代眼光来看古人,不无偏颇,所以要想探求《书林清话》作者叶德辉的完整思想,仍需回到文本本身作出深入解读。
本书作者任莉莉正是基于这种思路,写出了这部《书林清话笺证》。任莉莉对《书林清话》一书作了系统性研究,发现该书在编排上有通盘考量,无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还是人物维度,均安排得比较得当。由此她得出结论:《书林清话》是叶德辉苦心经营之作,并非只是对一些概念的罗列。任莉莉注意到,叶德辉在这部专著中提出了一整套详备的善本观。叶氏在胪列出前人提出的各种善本观之后,加以独立判断,全面客观地来评价历代古籍的优劣,由此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善本标准。
在传统著述中,现当代学者往往诟病古人著书不注出处,而任莉莉发现,叶德辉能够谨守学术规范,凡书中引用的题跋,必注明出于哪本书,既方便了读者核对原书,也使得《书林清话》成为了一部具有可检性的工具书。
以往,学界对《书林清话》的研究大多是肯定此书在版本目录学史上的价值,但同时也会指出,该书的撰写方式不同于构建现代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未能提纲挈领地给出完整的版本学结构体系。出于这样的原因,任莉莉对《书林清话》一书弥补罅漏,同时对叶德辉未能说清楚的问题作出了阐释性解读。
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加了解《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