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演临时儿女,“白社会”保镖为老人撑腰
我们把探望频率安排得勤一点,营造出我就住在老人家里的感觉。其实是想让邻居知道,这个老人是有人照看的,也增强老人的安全感。
为了震慑护工,我也会“秀一下肌肉”,指桑骂槐。护工一听,咱们也不是善茬,也不是说没人给这个老头撑腰。
与老人的沟通与要账一样,必要时也要唱黑白脸,有的负责说狠话,有的负责让狠话到此为止。中间的分寸拿捏需要长期磨合。
南方周末记者 陈佳慧 南方周末实习生 李佳珩
责任编辑:谭畅
阿凯(右)在养老院看望丁克老人。视频截图
33岁的阿凯身高1.8米,体重240斤,练过三年散打,只读到初二。他右肩文着护肩龙,腿上还盘着火麒麟、钟馗。阿凯此前做过放贷催收的工作,在外人眼里像个“黑社会”角色,但现在,阿凯成了“白社会”中的一员,专门给陷入困境的老人撑腰,以儿子、侄子、外甥等不同身份出现在陌生老人面前。
此前,“白社会”曾因保护单身或被家暴女性的安全而被媒体关注,被网友赐名。如今,他们的业务范围扩大到老人群体,一些老人或家属主动联系上他们,希望他们能以亲属身份出面,帮老人找回一份底气和安全感。
31岁的阿灿做保镖已有9年,其中服务老人的订单持续了5年。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老年客户的订单在整体业务中不到10%,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因为这些城市的老人退休金有保障,消费力也更强,接受新型服务的意愿也更高。”根据不同订单要求,单日收费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独居老人关怀是一个非常大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存在,就是让这些老人在目前的状态下能过得更好。”阿灿说。他不认为这是“买来的亲情”,而是“买来的服务”——“客户付费,我们就提供专业服务,把事情做好,这就是我们的职责。”
女保镖阿璐也曾为老人提供过“闺女”服务。她说,这不是替代家人,而是“为自己选择家人”。阿璐说,保镖群体中,女性保镖人数较少,但老年人更注重情感上的依赖,女性保镖可以更容易承接这份情感。
在阿凯看来,为老人撑腰,更像是一种社会关系外包,“把本该子女干的活,外包给了临时保镖”。在老龄化和家庭疏离的现实下,这或许是老人最后的体面。
以下是阿凯的自述: “太好了,是共享后代”
我叫阿凯,今年33岁,辽宁省大连市人。我之前是做放贷、收贷的,做了八年。后来又转行做了四年的电子烟。
几个月前,我开始做“白社会”。之所以做这个,是因为去年我一个兄弟的母亲失联了,当时我和蓝天救援队的人一起找了三四天,最后人是找到了,但不幸离世了。
从那天起,我就想做点公益的事,觉得那种无私奉献的劲儿特别打动我。我慢慢开始参与一些公益,比如社区帮忙、看望老人。直到今年3、4月份,我才开始做临时保镖,其实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件事。我们团队有9个人,都是临时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