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我不想再玩那个漫长的游戏了”:当一位学者决定不再等待同行评审|学者专访(三)-MDPI开放科学的博文
精选
已有 281 次阅读
2025-11-20 14:14
| 个人分类: 预印本专栏 | 系统分类: 人物纪事
面对“不发表就出局”的学术压力,预印本正以其快速、开放的共享模式,悄然改变着知识传播的格局。然而,一个明显的现象是: 与生命科学等STEM领域的欣然接纳相比,预印本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潜力仍有待充分释放。为何这一高效的工具在社科领域尚未成为主流选择? 我们与西部州长大学的Jonathan H. Westover博士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探寻社会科学拥抱预印本的意义。
欢迎浏览Preprints.org官网了解更多有关平台和预印本的信息:
https://www.preprints.org/?mtm_campaign=sciencenet-post
学者介绍

Jonathan H. Westover博士现任美国西部州长大学副教授,此前曾任犹他谷大学组织领导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并担任社会影响中心学术主任。他的研究探讨领导力、人力资源、工作的未来以及跨文化动态。作为一名获奖作家、顾问和播客主持人,他致力于弥合研究与实践之间的差距,以打造更具包容性和韧性的工作场所。
01 “我不想再玩那个漫长的游戏了”
对于一位著作等身、已获终身教职的教授来说,Jonathan H. Westover博士的选择颇具代表性。他坦言,自己对传统学术出版模式的热情正逐渐消退。“一个项目从投稿到发表,可能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久。”Westover博士描述道,“在这漫长的周期里,你的研究成果无法影响任何人,只能静静地等待。”
这种“为声望而等待”的模式让他感到厌倦。“我已经获得了终身教职,是正教授。我真的不需要再玩那个游戏了。”他直言不讳。
这句宣言背后,藏着的并非简单的抱怨,而是他对 整个学术生态的深刻反思 ,也是一个成熟学者在事业后半段所进行的 价值重构 。当不再受到“非升即走”的束缚时,一个学者内心最纯粹的追求便浮现出来—— 让自己的思想能够最快地服务于知识进步本身,让优秀的研究能够迅速产生影响力,推动领域发展。
而预印本,恰恰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提供了一个让研究成果能够及时、快速公开的平台,更以其独特的透明度,将学术分享从一个“终点式的发表事件”,转变为一个“ 起点式的、动态的的讨论过程 ”。 在此过程中,想法得以提前被看到,进展能够被即时讨论,同行能够更早介入对话。学者们也得以在漫长的评审周期之外, 第一时间声明原创性、积累学术影响力 。
在Westover博士看来,这不仅是一种出版路径的选择,更是一种学术态度的转向。长期以来,学术界过度强调“最终版本”的权威性,仿佛研究必须经由某个期刊的盖章才拥有价值。但事实上, 真正推动领域前进的,是思想本身,而不是它最终出现在哪一期刊里 。
也正因如此,预印本对他而言不仅是一个更高效的传播渠道,更像是一种回归—— 回到研究的本质、回到知识共享的初心 。当传统模式带来的疲惫感日益加深,预印本给了他一种 重新参与学术对话 的方式,也让他重新找到 做研究的意义感 。
02 社会科学的“慢思维”与STEM的“快节奏”
为何在STEM领域已成为常态的预印本,在社会科学中却“慢半拍”?
Westover博士认为,这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 传统思维模式 :
首先是 认知上的盲区 。许多学者从未真正考虑过预印本,甚至因期刊“一稿多投”的禁令而将其视为不可行。然而,Westover博士发现,事实恰恰相反——许多期刊允许甚至鼓励发布预印本。当他抱着“试水”心态尝试后,发现引用和合作机会“比传统发表周期所能预期的来得更早”,效果立竿见影。
其次是 对“速度”与“严谨”的刻板关联 。在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们习惯于将“慢”与“严谨”划上等号。漫长的同行评审周期,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作品质的保证。
然而,这种关联真的成立吗?作为资深期刊审稿人,Westover博士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出版时间与同行评审的严谨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他指出,评审的效率更多取决于期刊的内部机制,而非时间长短。
他进一步解释道,STEM领域历来就有快速传播的传统,因此预印本的模式能无缝融入。而对于社会科学而言,这不仅是一种工具的更新,更是一场需要时间适应的“ 心态革命 ”。
03 从会议报告到预印本:一场亟待发生的观念转变
在谈及为何最终选择在Preprints.org上分享其研究时,Westover博士阐述了他的核心考量。他提到,自己寻找的是一个 兼具可信度与活跃社区互动 的平台。
尽管研究人员可以轻易地在个人网站上发布论文,但他认为, 一个大规模的研究人员社区 对于实现预印本的根本目的至关重要。他所看重的,是让自己的预印本能够 被索引,并融入更广阔的学术社区 。这恰恰是他当初尝试预印本时所希望实现的目标,而随着在Preprints.org平台上的实践不断深入,他也切实地看到了这些价值的体现。
在亲身体验到这些益处后,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社科学者接受预印本。Westover博士提出了一个极具启发性的观点: 将预印本视为“异步的学术会议” 。
他反问道,学者们常年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尚未经期刊同行评审的研究成果,这早已是学术界认可并通行的做法。那么, 预印本在本质上何尝不是一种异步的、影响范围更广的“会议报告”? 它同样能让研究成果提前被看见、被引用、并获得社区反馈。
“如果你可以不必支付高昂的会议注册费和差旅费,飞越大半个地球去向一屋子人做报告,”Westover博士说,“那么,通过预印本这种方式让工作成果被更多人审阅和分享,同样具有巨大价值。”因此,他倡导通过更多的线上研讨会、虚拟交流活动,让学者们亲身感受到预印本社区的活力与价值,以帮助他们 提高认知和转变心态。
Jonathan H. Westover博士的实践生动地证明,预印本绝非削弱学术严谨性,而是赋能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一种强大工具。尽管观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趋势已然明朗。当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其在扩大影响力、促进学术透明、加速知识迭代方面的巨大价值时,一场从传统到预印本的变革便会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掀起:在这里, 影响力将优先于声望,分享将重于等待,而知识的真正价值,将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最大化 。
温馨提示 :受访学者所发表的意见及观点,均为其个人见解的独立表达,旨在为学界同仁提供多元思考视角,不代表Preprints.org平台的立场与态度。我们真诚期待您参与讨论,无论是赞同抑或持有不同见解,都欢迎在评论区友好交流,让我们在思想碰撞中共同推动学术进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DPI开放科学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511025.html
上一篇: Biomedicines:中山大学唐宇辉、郑少全两位学者合作创建特——肿瘤微环境、代谢重塑与癌症转移机制
主题:预印本|Westover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