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选择回流县城

“为了家庭,为了上一代,为了下一代,他们付出了很多很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实习记者 欧阳思帆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聂阳欣
责任编辑:陈雅峰
2024年2月13日,湖南,一对父女在看风景 (视觉中国/图)
2022年7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欧阳杜菲前往湖南省T县开展中国城镇化调研。进入县城的那一刻,她看见了不同于童年记忆中的景象。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高楼耸立、商品房和工业园区连片的崭新县城。工业园区里吸纳了大量原本在沿海地区打工、回流家乡的新生代农民工( 1980年及之后出生,进城从事非农业生产6个月及以上,常住地在城市、户籍地在乡村的劳动力 )。欧阳杜菲发现,他们返回家乡的重要原因,是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要亲自抚育小孩。
这些农民工为什么选择放弃沿海更高的工资,迫切地回到中西部县城恢复亲代抚育?从2022年到2023年,欧阳杜菲前后三次前往T县,共调研15个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并对T县的城镇化总体情况进行调研——县城中小学校教育情况、农民进城买房状况、县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等等。
T县发生的故事是县域城镇化的缩影,牵涉其中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新世纪二十多年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真正的行动主体。2025年4月,欧阳杜菲与导师刘能教授发表论文《县域亲代抚育的恢复——中西部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抚育方式的转变机制》,抛开农民工的标签,她触碰到县城具体的年轻人及其生命史,也被他们面对生活压力时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所触动。
欧阳杜菲 (受访者提供/图) 回流的新生代农民工
2024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67%( 国家统计局数据 ),较二十多年前翻了一番。T县在城镇化进程中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1990年代,T县在所属地级市中GDP排名靠后,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极低,是典型的中西部农业县。县里最大的县属国有企业是一家纺织厂,曾容纳上万人,在21世纪初破产。2022年,T县的GDP跃升至全市第一,县城中心出现耸立的高楼、大量新建的商品房、完善的道路绿化,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在县城向北拓展的新工业园区,有百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这些工厂大多是从东南沿海地区迁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T县提供了2.6万个就业岗位。
华炎电子厂是欧阳杜菲调研的工厂之一,该厂原本位于广东东莞,管理层和员工多为T县人,是一家面向海外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前些年,因土地、人力、原材料等成本不断上升,工厂利润不断下降。2020年,厂房所在地进行城中村改造,工厂需要整体搬迁。考虑到经营成本和厂里T县员工的回乡意愿,工厂于2021年迁入T县。
华炎电子厂在2022年调研时有297名员工,其中绝大多数是回流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以初中毕业为主。她们在毕业后正好遇上19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东南沿海的制造业兴起,成为“南下民工潮”中的一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