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抢Labubu,是出于对地位的追求?

“文化最关键的特征是任意性——它较少关乎某样物品或行为的内在特征,而更多关乎其象征性联想。”
Labubu ,有着兔子般的耳朵和大大的眼睛,咧嘴露出尖牙和古灵精怪的笑意。 2025 年上半年,这个由潮玩公司泡泡玛特推出的怪兽造型毛绒玩具突然且出乎意料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抢购热潮,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2025 年 8 月 19 日,泡泡玛特发布的 2025 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泡泡玛特实现营收 138.8 亿元,同比增长 204.4% ;经调整净利润 47.1 亿元,同比增长 362.8% 。 Labubu 成为泡泡玛特的超级 IP ,其所在的 The Monsters 系列上半年实现营收 48.1 亿元,同比增长 668% 。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透露泡泡玛特将推出 Mini 版 Labubu ,称这款可以挂在手机上的 Labubu 将是下一个超级爆款。
在美国文化记者 W. 大卫 · 马克斯( W.David Marx )看来, Labubu 是 “ 风潮 ” ( fad )的一个绝佳例证,它说明了文化潮流是多么具有任意性, “ 这个小怪兽玩具突然被视为具有审美趣味和价值,而且我们可以预见到,这种潮流很快又会转变。这个玩具本身的特性远不如它与名人的关联 , 当然还有媒体广泛报道其 ‘ 流行 ’ 程度来得重要。 ”
W. 大卫 · 马克斯。受访者供图
“ Labubu 一个非常有趣的方面在于,它为中国的全球文化影响力提供了一个新案例。在过去十年里,中国通过日益强大的消费力(尤其是在奢侈品市场)对文化产生了非常强大的间接影响,但泡泡玛特或许正在展示中国将如何直接参与创造新的全球潮流。 ” 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
“ 为什么人类会集体一致地偏好某些做法,数年之后,在并无必要理由的情形下,又转向替代方案? ” 这是马克斯在新书《地位与文化》中探讨的核心问题,他称之为 “ 文化的大谜团 ” ( The Grand Mystery of Culture )。
马克斯毕业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系。在大学时代,他就对文化与审美的周期性变化着迷,但总觉得他在书中看到的所有观点都没法给出完美的解释。离开校园后,他为《 GQ 》《纽约客》《 POPEYE 》等刊物撰写文化报道,在东京长居二十余年至今,曾在《原宿牛仔》一书中探讨过日本街头时尚的五十年变迁史,还在东京的一家跨国公司负责亚洲范围内的传播工作。
在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观察音乐、艺术和时尚新趋势的演变后,他意识到自己终于找到了解开这个谜团的万能钥匙 —— 人们对地位的无尽追求。他在书中写道: “ 在寻求地位最优化且稳定保持地位的过程中,个人最终会集聚,选定某些行为模式(体现为习俗、传统、时尚、潮流、品 位 ),而我们将这些理解为文化。 ”
终其一生,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以求获得尊重、关照、名望和个人幸福。但在很多时候,地位是一个令人难以启齿或坦然面对的问题。从古至今,很多社会观察者都将对地位的追求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分化视为一种社会弊病。
比如在《纵乐的困惑》中,历史学家卜正民( Timothy Brook )指出,晚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商业扩张,这不仅改变了经济格局,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与文化。全球贸易网络将白银和各类舶来品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推动了城市的扩张,丰富了消费选择,并提升了商人的社会影响力。这种繁荣催生了新的享乐方式 —— 从奢侈品、旅行到戏剧、艺术 —— 但同时也引发了儒家精英的道德忧虑,他们担心沉溺享乐正在侵蚀传统价值,动摇社会等级体系。
在等级森严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