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伦、谭湘文你笑不笑的,都影响不了我的节奏了
观看他们的作品,现实的负重被自然剥离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张宇欣
责任编辑:杨静茹
谭湘文和徐浩伦 图/受访者提供
白头发 夏天是中国脱口秀行业最重要的季节。线上两档综艺节目——《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和《喜剧之王单口季》,堪称造星平台。喜剧演员在节目里能走到第几轮,不仅一定程度上是能力的证明,还直接关系到未来至少一年的曝光度、收入。2025年8月30日播出的《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总决赛第二轮,徐浩伦和谭湘文的漫才组合表现出色,以287的票数(满票300)获得年度亚军。
不过,这个夏天还没过去一半时,25岁的徐浩伦和24岁的谭湘文就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长出了白头发。
参赛前,他们只有两篇存稿,打算留到创作时间实在不够的时候再用,“先把自己榨干一趟。”打一轮写一篇,他们在节目录制的三个月中一共创作了七个漫才作品,平均每个本子用时7-8天。
徐浩伦和谭湘文都是长沙人,曾是擦肩而过的中学校友,做喜剧后各自有过搭档,参加表演俱乐部时认识,被彼此的喜剧审美、舞台感吸引,一拍即合,第一次一起上台演出(段子是打游戏的间隙对出来的)就炸了场。
2024年,这两个新人参加《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一季,一路顺风顺水。导演组在赛程中跟着他们回老家做后采,蹲到了他们在网吧打游戏。
松弛不是假象。那次他们囤了五篇稿子,每次比赛录制前有三次上开放麦的机会,他们只去一次,因为稿子烂熟于胸,效果一试就对。
在作品中,谭湘文演过带着“千把块钱”预算到大城市租房的社畜,徐浩伦是一个促狭的中介,带他看了差到离谱的房源;谭湘文还演过一个害羞的食客,徐浩伦则是做预制菜和合成肉排的厨子。
第一季总决赛,他们设定自己置身末日丧尸的包围中,最后被丧尸咬了,在人生的走马灯中,他们呼应了自己之前的所有作品。“旁边那个人是不是都是你啊?”徐浩伦不甚清醒。“你讲漫才旁边一直是老子,晓得不!”谭湘文用力拍了拍他。现场观众尖叫。这个作品让他们获得冠军,成为“脱口秀最好的朋友”。
在观众眼中,这对足够年轻、足够有天赋的组合,成功地将漫才这一在国内语境中长期水土不服的日本喜剧形式进行了本土化——有多对漫才组合此前参加过线上综艺,都没有他们走得远,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单纯搞笑的文本。
徐浩伦和谭湘文能轻易地将荒唐的设定融入日常生活。漫才组合的分工为装傻役和吐槽役,总是怪点子层出不穷的徐浩伦是那个“装疯卖傻”的,滑稽、有梗,戴眼镜、两眼眯成一条缝、看上去就很无奈的谭湘文负责接梗吐槽,两人天然适配。
他们出梗的方式出人意表。两个人要进有丧尸的房间拿物资,谁进呢?你有硬币没有?没有。那没有硬币的进去。被丧尸咬了之后,徐浩伦说,我有解药,然后笑。为什么笑?因为笑是生活的解药。都是没什么道理的梗,无厘头又天真。
有论坛网友说,脱口秀是观察、体悟、冒犯、讽刺,漫才跟这些不搭界,就是要非常飞,节奏紧凑,有层层递进到顶点的爽感才好玩。
恰好徐浩伦和谭湘文也无意在段子中做深刻的表达。徐浩伦在采访中说过他们的喜剧理念: “既然是喜剧,我希望大家笑……对我们来说,表达不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观看他们的作品,现实的负重被自然剥离。他们总是操着一口长沙的塑料普通话开场:我想干什么。那我们模拟一下。迅速带观众进入情境。他们还原场景的能力强,段子里包袱又多又密,他们演得驾轻就熟。
2024年是他们第一次参加线上比赛,还不知道压力是什么,唯一未知的,是不知道观众能不能接受这个组合。而当他们以卫冕冠军的身份参加第二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心态已经完全不同,当被注视、被期待、被拿去跟别人比较,他们甚至不知道要演什么了。很多个下午他们在公司或者酒店房间硬想。白头发就是这么长出来的。
哪怕比完一个赛段回长沙,应朋友之约打游戏或台球,徐浩伦“每隔5-10秒就会蹦出个念头,下一轮要讲什么?我们现在有的稿子要改什么?”这状态持续了三个月。
也是在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备赛模式下,二人的创作分工才被逼得更明确,不再是打游戏间隙或者喝着咖啡看着风景、一人一句的对词:徐浩伦永远绷着一根弦,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