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之江营商论坛聚焦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为AI“茁壮成长”提供“阳光雨露”
当前,人工智能(AI)大模型技术高速迭代、智能算法融入千行百业,AI正深刻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近日,2025之江营商论坛(下称论坛)在杭州举办,恰如一场聚焦行业痛点的“头脑风暴”,为创新主体提供了发展的“阳光雨露”。来自国内外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知名高校及企业代表齐聚之江畔,围绕 AI时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前沿问题、发展路径与未来前景展开深入交流,共同为 AI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直击热点难点 提供智慧支撑
人工智能生成物(AIGC)的权利归属如何界定?训练数据的合规边界在哪里?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鼓励创新又能防范风险?论坛上,清华大学法学院与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对这些问题予以回应。
《报告》团队核心专家、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崔国斌教授介绍:“我们结合大模型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围绕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等法律保护路径,以及技术保护措施、行业自治规范和国际协调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和产业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就 AIGC中同时包含 AI和用户的贡献时,用户贡献能否使 AIGC构成作品这一问题,《报告》认为,用户以受控方式对 AIGC进行多轮线性改进后,很可能使 AIGC具备作品资格;但如果每一轮 AI输出都是基于该轮输入的提示词重新随机生成,而非在上轮输出的基础上以受控方式输出,则此种用户贡献将无法使 AIGC获得作品资格。
训练数据是大模型学习的原材料,对 AI发挥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I模型训练数据使用行为该如何规制,成为论坛上热议的话题。
“当前,对 AI模型训练数据使用行为的规制,可能落入复制权、改编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控制范围。对于那些不输出内容或者将侵权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 AI工具而言,这样的数据使用行为应认定为合理使用。数据提供者在明知或者应知AI模型开发者超出模型训练目的使用训练数据时,应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在崔国斌看来,AI服务商应在事前针对用户的提示词输入和内容的输出设置相应的侵权过滤机制;在事后通过权利人投诉“通知”渠道、内容标识义务、输出内容撤回与删除机制来防范输出著作权侵权内容。
“在 AI模型训练中,使用处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作品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目前国内外法院的审判意见不一。”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伟君建议,为了避免合理使用规则适用的不确定性对 AI技术创新带来的影响,我国法律应该明确豁免模型训练中使用作品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即豁免训练端;但对生成端可能出现的个案涉嫌侵权内容进行有效执法和打击,即管住生成端,进而实现 AI训练客观需要海量数据与保护著作权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也不会对著作权人带来实质性损害。
分享实践经验 促进交流合作
论坛及同期举办的系列活动为 AI企业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
数据显示,全球 AI专利申请总量已突破200万件,中国自2009年起持续领跑。论坛现场,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从制度创新、服务支撑和双向赋能等角度展示了中国在构建 AI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方面的实践探索。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浙江 AI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并在大模型、大数据等细分领域形成显著优势。这背后是浙江在 AI时代依托知识产权构建起的系统性优势。论坛设置“浙里 IP,护航 AI——知识产权赋能人工智能‘浙江实践’”主题展区,展示了浙江以制度突破激活数据要素的创新潜能;以体系构建打造“行政+司法+协同”的全链条保护格局的生动实践。
“浙江作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先行区,率先推进数据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率先将 AI模型训练或者利用 AI模型进行创新加工处理的数据集纳入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范围。截至目前,浙江已吸引全国27地主体来浙提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申请6.5万件,发放登记证书2.7万件,其中高质量 AI数据集超1000件。”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 AI产业密切相关的开源技术,浙江发布了全国首个《开源社区知识产权管理规则指引(试行)》,从约束机制、软件管理、专利管理等方面构建完善体系,为开源技术在 AI领域的安全应用提供了“浙江方案”。
论坛上,抖音集团知识产权交易与技术信任总监孙振华分享了该集团对 AI带来的知识产权挑战的应对策略:深化学界、产业界、主管部门“三位一体”协作,优化制度环境,通过联合学术机构,攻坚 AI治理前沿理论,共解法律适用难题,支撑企业复杂问题决策;联动行业伙伴,共享实操痛点,共议解决方案框架,锚定不确定性,共建行业最佳实践;提炼实践痛点、合规难点及实证经验,向职能部门如实反馈,助推治理规则持续完善。
在论坛同期举办的“筑牢创新发展之基——人工智能时代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活动上,杭州未名信科科技有限公司法务负责人滕波建议,AI中小企业要构建高价值 AI专利“保护网”,聚焦核心技术和细分场景精准选点,优先选择“算法+硬件+场景”的融合方案;采用“专利组合+政策借力”策略,用好我国专利快速预审、优先审查等知识产权服务;构建“专利+商业秘密”协同体系,形成“闭环防护”。
合作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论坛吸引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名代表参与,促成了多组国际合作项目的落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与国际接轨。论坛期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与国内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杭州市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下称科百特)与境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一批国际合作项目落地。
“我们选择与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合作,正是看中其覆盖全球15个城市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科百特知识产权负责人表示,“这将帮助我们在全球市场快速建立更加系统完善的知识产权布局和侵权防御体系。”
之江潮,奔涌营商活水。钱塘岸,激荡创新动能。“浙江将持续推动探索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治理规则,加快打造一个稳定、公平、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更丰沛的‘阳光雨露’和更肥沃的‘创新土壤’。”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王晶 )
(编辑:刘珊)
主题:训练数据|人工智能|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