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形成“4+5”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格局
9个经开区前10个月贡献全市约七成规上工业总产值
新快报讯 记者黄闻禹报道 12月1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拼经济稳增长·经开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商务局副局长吴伟华通报了广州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的举措。广州已经设立了4个国家级经开区和5个省级经开区,9个经开区每年创造全市近七成外贸进出口额及八成以上的实际外资额,是广州名副其实的开放型经济“压舱石”。吴伟华表示,在“4+5”发展格局下,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广州拼经济的主阵地。
各项指标走在前列
吴伟华介绍,自1984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以来,广州累计获批设立9个经开区,分别是广州、南沙、增城和花都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白云工业园区、云埔工业园区、从化经济开发区、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琶洲经济开发区等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40年来,广州推动经开区在开放创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吴伟华表示,在2023年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经开区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2,南沙经开区跃升至全国第7,增城经开区排名全国第79,累计前进了110位。其中,广州经开区实际外资、省级及以上研发机构数量、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园区地区生产总值、上市企业数等5个指标全国第一。
经开区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压舱石”。据介绍,近年来广州9个经开区每年创造全市近七成外贸进出口额以及八成以上的实际外资额。今年1-10月,广州经开区实现外贸进出口额5981.9亿元、实际外资24.3亿美元,占全市比重分别比去年提高1和2.2个百分点,为全市经济回升向好提供重要支撑。
经开区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目前广州9个经开区拥有超1400家研发机构和超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南沙经开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强度分别达6.81%、5.48%,位居全国经开区前茅。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经开区拥有全市近一半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七成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广州在经开区率先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年1-10月,9个经开区贡献全市约七成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12958.9亿元。
改革与开放是经开区的底色。广州各经开区积极与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区等开放平台联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不断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吴伟华表示,广州经开区今年获批广东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启动企业服务增值化改革;南沙经开区改革创新经验超1000项,争取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15天免签、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等政策落地实施等。
力争形成更多首创型引领型改革成果
接下来广州如何更好地推动各经开区继续挑大梁、走在前,开创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吴伟华表示,广州将突出“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研究制定新时期促进经开区改革创新意见,进一步完善开放型体制机制。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开展更大压力测试、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形成更多首创型引领型改革成果。
以更大力度统筹创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各经开区充分发挥各自产业集聚优势,结合城市核心功能和园区资源禀赋,瞄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错位互补发展。组织经开区赴海外招商,积极参加开发区对话500强、产业转移对接会等“投资中国”品牌活动,以及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境内外展会,助力经开区拓市场、促投资。
广州将进一步发挥经开区的示范、辐射及协同带动作用,推动经开区争当区域协调发展的排头兵。支持经开区与中西部、粤东粤西粤北经开区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和合作共建,促进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合作,鼓励各经开区在产业布局、转移承接、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联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