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这场沙龙上,从业者热议


速读: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媒体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倒逼内容更加亲民。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
澎湃新闻记者 邹佳雯 2024-12-19 19:46 来源: 澎湃新闻 12月19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启幕,以“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传媒内容生产模式”为主题的圆桌沙龙在会上举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主编梁昌杰,上海市委网信办总工程师杨海军,南方智媒科技公司总经理(总技术官)麦淼,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共同回溯了媒体行业如何在近几十年一波又一波的技术浪潮中蜕变更新,并探讨在大模型大规模涌现的当下,主流媒体如何迎接与应用新技术等。圆桌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院长,北师大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洪忠主持。

沙龙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0年,传媒行业的经验与挑战

“AI还是懂行的。”梁昌杰谈到,自己拿到圆桌题目后,试着把问题输入手机上的AI工具,“回答得非常完备,举的例子也非常巧,正好举到了澎湃新闻这几年实践的例子。”

梁昌杰谈到,互联网进入中国的30年时间里,经历了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智能互联网的阶段,每个阶段媒体都在受冲击的前列。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媒体生产方式的变化,也倒逼内容更加亲民。他以人民日报为例,其微博、抖音、客户端、微信正在不断摸索传播方式变化,适应移动互联网之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模式,“大家都可以说,但你要真的说得好、能够打动人,输出能够恰如其分地打在受众的点上,(以此)带动主流媒体的发展。”

“每次技术进步都会对各行各业造成冲击,为什么感觉对于媒体的冲击特别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通信方式或信息传递方式。”杨海军从技术角度谈了技术对媒体冲击的三个表现:一是渠道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可使人们随时随地接触信息;二是内容表现方式发生变化,如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变;三是通信方式发生变化,使得媒体组织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AI可能带来内容生产方式和媒体经营管理这两个维度的改变。

麦淼介绍,南方报业在面对新技术对媒体的冲击时,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技术,向“融合”发力。她坦言,视频曾是短板,现在便可充分应用技术向短视频领域发力。此外,也应利用移动化的机会,全面改变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管理的运作机制。

“我们认为AI不仅仅是一种生产力,也不仅仅是一种创意工具,它更多的是一种生产关系。它会带来组织架构、生产流程、审核流程的变化,把它用到极致之后,媒体的生产效率、创意能力能够得到极大迸发。”刘永钢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最大的,但AI时代反倒为传统媒体转型带来机遇,让每个人有机会成为“六边形战士”,还能帮助调和、解决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不适应、跟不上、看不明白的事情。

“可控、主动拥抱、双向奔赴”成高频词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对此,圆桌上的相关行业从业者们有怎样的理解?

新技术的“可控”是圆桌嘉宾们普遍提到的关键词。梁昌杰谈到,无论未来AI发展到哪一步,生产内容的安全性是红线,是主流媒体一定要秉持的东西。麦淼认为,内容可控的基石是技术可控,在技术建设过程中,要确保技术沿着使用主体想要的方向去发展。杨海军同样表示,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要“稳中求进”,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去做,但在此过程中也要“进中求新”,或可在局部先有示范效应,再到面上形成共识,最后自上而下变革。

“主动拥抱”“双向奔赴”亦是圆桌上的高频词。麦淼表示,AI时代需要技术和业务人员不断地头脑风暴,不断地闭环迭代,也不断地验证提高AI精准度。刘永钢表示,面对AI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一定要有拥抱的态度,不能仅仅停留在看热闹的阶段,同时也要有信心,“再好的技术,假以时日都有可能成为基础设施。”

刘永钢表示,这是一个去中心化、“人人都有麦克风”、海量内容会越来越多的时代。在尊重承认这个时代的同时,主流媒体到底要做什么?“现在越来越强调要从‘大而全’全面转向‘专精深’。主流媒体一定要做好核心内容的供给,要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者。”他谈到,主流媒体或可向内容传播生态提供公共产品,如采编发审工具、内容分发工具、内容风控工具、事实核查工具等,助力实现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和对内容的管控。

在可以预见的大模型应用迎来爆发的未来,梁昌杰认为,大模型的使用在媒体领域,最根本的是在媒体的生产领域,第二是面向C端、面向用户的场景,但媒体应切记把本职功能发挥好,过程中不能偏废。杨海军认为,大模型的使用如何跟媒体创作全流程、媒体发展趋势结合起来,仍需更多洞察大模型的发展趋势,需要双方互相加深理解和配合。麦淼认为,用大模型的前提是要知己知彼,要全链路、全方位AI赋能,也要加强技术人员以及运营人员的培训和应用实践。刘永钢认为,要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利用、运用跟当下的系统性变革结合起来,要有全员观念上的系统性变革,也要有生产体系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化。

“第一,主流媒体、报业的权威性、公信力是优势和立身之本,商业机构和自媒体无法取代。第二,社会传播流量在发生变革,技术趋势在改变传播生态。第三,要真正深入到产品意识里,从使用场景设计传播产品,让产品真正产生效益。”张洪忠在最后总结时说。

2024年12月19日至20日,2024中国报业传媒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大会在上海举行,全国数百位传媒界、科技界、文化界等领域代表参会,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传媒行业内容创新和范式变革的重大作用,加强传媒行业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合作交流。大会由中国报业协会、上海报业集团主办,上海市报业传媒行业协会、上海市互联网业联合会联合主办,黄浦区委宣传部协办,澎湃新闻、中国报业协会行业报分会承办,《中国报业》杂志社、复旦大学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学术协办,高歌智能、蚂蚁集团支持。

主题:媒体|技术|传媒行业